全球經濟的發展加劇了世界環境的污染。2007年震驚全國的無錫太湖藍藻污染事件只是我國的一個污染縮影。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關鍵要從教育入手,使全國人民都樹立起環保意識。
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利用生物學科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既要保證教學的有效開展,又不能增加學生的負擔,也不能將生物課變成環保課。所以,環境教育必須與生物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增強環保意識。下面,筆者結合生物教學的實踐,談談讓環保教育走進生物課堂的方法。
一、利用涉及環保內容的生物課堂教學,進行環保教育
把環保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中涉及環保的內容,將環保教育寓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目的。筆者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環保教育的內容,采用滲透的方式,把學科內容與環保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光合作用、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溫室效應、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知識,都可以和環保教育結合起來。如講述森林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中的作用時,教師就可以突出生態效益的概念。如1株50年齡的樹木,1年產生的氧氣價值為3.2萬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的價值為3.25萬美元,涵養水源的價值為3.75萬美元,各種生態效益高達19.695萬美元,而該樹被砍伐后的價值卻只有幾千元人民幣。再結合我國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災害的事例,經過分析得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江上游多年掠奪式的砍伐樹木,使昔日的青山綠水變成了荒山禿嶺。通過這樣的事例分析,能大大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二、利用涉及環保教育的生物活動課,進行環保教育
生物活動課有很多涉及環保教育的教學內容,利用它進行環保教育,具有主題新穎、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的特點,從而打破了傳統教學形式呆板、內容枯燥的模式。
1.涉及環保教育的生物專題講座或專題報告會
參與這種方式的學生人數較多。講座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講座的內容可以結合課堂教學,也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和補充。講座的內容還可以涉及各方面的知識,如生態環保、全球氣候惡化等問題。
2.涉及環境問題的參觀活動,或者進行現場教學
參觀要結合課堂教學進行,例如參觀苗木和果園等培養基地時,教師可結合光合作用、生態系統的有關知識;也可以對被污染的空氣、河流等做現場分析。科研人員的分析和教師的講解相結合的方式,應該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3.涉及環保教育的教學電影或錄像
生物教學電影或錄像以其鮮明的色彩、豐富的場景、科學的手段和詳實的資料會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感受,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還可以使學生觀察到平常難以觀察到的現象。如播放《動物世界》中非洲野牛大遷徙等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其“保護環境才能保護好野牛”的觀念;如觀看酸雨、泥石流、溫室效應等教學影片,可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4.涉及環保教育的小組活動
如環保生物實驗(如模擬二氧化硫危害等)、廢品回收再生利用(如廢電池的回收等)、環境保護調查、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及保管調查、衛生健康調查等。
通過生物教學滲透環保教育,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環保教育落到實處。環保教育從學生著手,由學生輻射到家庭,從家庭輻射到整個社會,這樣,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可以不斷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