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于品牌和渠道建設,切實提升華為智能終端的競爭力,這比高喊推出自有移動操作系統這樣虛無縹緲的目標,要實在得多。
手機操作系統一直被視為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產品,微軟依靠在PC端的操作系統占據了用戶的桌面,并成就了一代軟件霸主地位。同樣在移動互聯網上,手機操作系統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近期華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很希望能打造屬于自己的移動操作系統,為未來某一天谷歌的Android和微軟的Windows Phone都已不行的時候做好準備。目前華為已經向其自主建立的平臺投入了很大資本,為此能給其他企業同時上一課,告訴他們不要太依賴谷歌和微軟,以便在Android和Windows Phone之外還有其他選擇。
華為在終端市場異軍突起,早在去年底就已躋身全球第六大手機廠商,而且銷量還在迅速上升。美國市場調研公司Asymco創始人霍拉斯·德迪歐(Horace Dediu)表示,華為在今年可能會超越諾基亞和RIM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機銷售商。
終端業務日益壯大,但是華為也意識到自己的短板——缺乏自有移動操作系統,受制于谷歌和微軟。此時提出打造自有移動操作系統的戰略,似乎理所應當。
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曾經一度火熱的中國移動Ophone操作系統,如今已基本偃旗息鼓。三星在2010年宣布推出自有操作系統Bada,如今也不見有多少起色。相反,依靠Android操作系統,三星成長為可與蘋果爭鋒的智能手機廠商。
預計華為在相當一段時期之內,不可能拒絕安卓。那么現在高調宣布推出自有移動操作系統,究竟是戰略之舉,還是僅僅作秀?
自有移動操作系統是“備份”
華為以民營企業的身份,依靠在通信市場的卓越表現,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已經成為中國人的驕傲,是中國最知名的民族品牌之一。而且憑借在通信市場的深厚底蘊,華為進軍終端領域,同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華為有充分的自信,不希望永遠“寄人籬下”。從這個角度說,華為顯然有推出自有移動操作系統的動機,并不是作秀。
9月份任正非與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科學家的會談紀要在微博上曝光,其中就有華為對于推出自有移動操作系統的表述。在這份內部會談紀要中,任正非回答了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研究人員的16個問題。在終端業務問題上,任正非認為,與做高端芯片一樣,華為必須要做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目的是基于“容災”的戰略考慮,也就是被競爭對手“斷了糧食”的時候,自己的備份要能跟得上。
華為在自有移動操作系統上有“自力更生”的意識,也反映了中國固有的思維,即獨立自主,把主導權抓在自己手中。雖然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之下,這樣的思想有些過時,不過華為作為“民族品牌”,舉起這樣的旗幟,有其內在合理性。
問題在于華為自有移動操作系統的“含金量”。此前不少號稱自有手機操作系統的,其實只是在Android操作系統上的修修補補,并無多少創新之處,因此推出之后不被市場認可并不奇怪。而且一款操作系統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建立一套生態系統,獲得足夠多的第三方開發者和廠商的支持。撇去研發的環節不說,僅僅建立生態體系,也不是短期之內可以完成的事情。
華為將操作系統定為“備份”,也是意識到面臨的困難。這種定位并不過分。然而華為高喊擺脫對安卓和微軟操作系統的依賴,就有夸大之嫌。華為手機能夠取得今日的成績,安卓功不可沒。微軟推出WP8手機操作系統之后,華為率先與微軟合作,已經采取了“保險”策略。現在又講自有移動操作系統,華為的步伐邁得太大了。
任正非在終端業務上很有雄心。他認為“終端產業一定會有非常厲害的發展”,對于華為終端來說“這兩年有了很大進步”,但最后還要看“能不能有所突破”。目前華為智能終端面臨的最大問題并不是操作系統,而是品牌和渠道。華為將來亟需的突破也應該是在這兩個問題上。此時如果真的嘗試擺脫對安卓和WP8系統的依賴,華為本來并不牢固的終端市場地位很可能不保。
所以華為選擇高調宣傳,低調做事,并沒有實際的產品發布。從這樣的做法上看,又確實有作秀的嫌疑。
網民是否買賬?
對于華為高調宣稱推出自有移動操作系統,網友有貶有褒。微博賬號名為“我愛黃面饃饃”的網友發微薄表示:“前一段時間聽任正非董事長說華為發展自有芯片與自有操作系統的目的是防止芯片和操作系統斷糧,從國家層面的戰略上來看,自有芯片與操作系統有很大的意義!華為要有志于成為下一個高通+三星+蘋果!讓別人來買我們的芯片,用我們的手機操作系統!而不是我們跟在別人后頭搶食吃!”
顯然,網友對于華為很有信心。不過華為如此高調也有風險,如果將來華為真的推出了自有移動操作系統,而生態系統建設一塌糊涂,最終草草收場,華為的品牌形象無疑會受到很大的損傷。
微博賬號名為“近衛1師”的網友發微博表示:
“雖然本人一直喜歡用Android原生系統,但有更多選擇總不是壞事,相信這只是個開始。如此看來華為長遠布局自有操作系統確實是未雨綢繆,但做系統容易,做出一個生態鏈卻是很困難的,華為任重道遠。”
也有網民直接對華為提出批評,“即使你華為系統再好用,沒有應用和生態鏈支持都等于零。蘋果生態圈的成功不是誰都可以復制的。”
研發新的操作系統,首要的問題是,能否兼容市場上已經被用戶廣泛接受的大量Android應用。在安卓操作系統之外開發一套新體系,同時又要兼容已有應用,確實是比較大的難題。阿里云OS號稱可以兼容已有的安卓應用,但實際上并沒有很完美地做到這一點。結果還遭到谷歌的打壓,與宏基的合作“流產”。
而且,在可預期的將來,谷歌也不會放棄安卓免費的策略。對于谷歌來說,真正有價值的,并不是一款操作系統能夠盈利,而在于可以通過這款操作系統,獲得更多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在面對微軟WP8操作系統競爭的外在條件下,微軟WP8操作系統同樣采用免費策略,而且已經獲得了不少廠商的支持。谷歌如果宣布安卓收費,顯然微軟會成為最大的“贏家”。在谷歌不收緊安卓授權的前提下,華為宣稱擺脫對安卓的依賴就沒有意義。
專注于品牌和渠道建設,切實提升華為智能終端的競爭力,這比高喊推出自有移動操作系統這樣虛無縹緲的目標,要實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