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廣告營收增長不如預期、股價低迷的背景下,Facebook不得不努力擴大其營收渠道。在社交搜索露出苗頭后,一直備受關注的電商化探索也開始出現。
10月4日,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突破10億,其中6億為移動用戶。這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數字,但另一方面,Facebook在廣告營收增長不如預期(第二季度營收增長32%,低于第一季度45%的增幅)、股價低迷的背景下,不得不努力擴大其營收渠道。
在上個月前表示將進軍社交搜索后,Facebook繼續透露了重磅消息:進軍電商。
此前Facebook主要通過向商家銷售廣告而獲取營收。9月底,Facebook推出了一項禮品購買功能,用戶可通過點擊網址在100多家“Facebook禮品”經銷商處選購實體禮品。這一舉措意味著Facebook朝電子商務平臺邁出了一步,也是該公司在展示廣告之外多元化的盈利機制探索的一個嘗試。
Facebook上市時,曾收購了社交禮物贈送App Karma,此舉無疑是為現在這個服務做鋪墊。但在前有移動App贈送禮物軟件Wrapp和Boomerang,后有Amazon和eBay等巨頭的條件下,挑戰仍然很大。
另據最新報道,Facebook正在測試一項功能,允許社交網絡用戶創建“愿望單”(wishlists),用于收藏家居、服飾和其他零售產品,這可以鼓勵其10億用戶為好友購買商品,也可以鼓勵消費者直接訪問在線商店。
動作不斷,蓄勢待發
Facebook的電子商務前景一直很被業界看好,人們相信一個擁有10億用戶的網絡社區能夠往任何領域帶來顛覆性。Facebook自身也在不斷做出嘗試,近期更是動作連連。
一方面,Facebook在9月27日推出了禮品贈送服務Facebook Gifts。這項服務讓用戶在網站內就能購買商品并送給好友。這項服務最先在美國推出,隨著星巴克等合作伙伴數量的不斷增加,用戶會有更多商品可供選擇。Facebook會與合作伙伴分享收入,但雙方分成比例尚不得而知。今年早些時候,Facebook收購了社交禮品應用開發商Karm,開始為推出禮品贈送服務做準備。
目前,通過Facebook Gifts,用戶可以立即付款,也可以選擇事后付款。接收禮物的人可以挑選商品的選擇、尺寸等,也可以用它換購其他商品。目前,Facebook Gifts提供的禮品包括紐約Magnolia Bakery的蛋糕和星巴克的禮品券等。此外這項服務會讓Facebook用戶選擇是將贈送禮品的信息發送到好友的Facebook時間線上,還是私下提醒他們。
第二,10月初有報道顯示Facebook正在測試“想要”與“收藏”功能,繼續試水電商
據了解,Facebook正在測試的新功能,允許社交網絡用戶創建“愿望單”(wishlists),用于收藏Facebook合作伙伴在其上展示的零售商品,從而鼓勵其10億用戶為好友購買商品,也可以鼓勵消費者直接訪問在線商店。這有望為該公司最終進軍電子商務領域打下基礎。
Facebook表示,該公司正在與7家零售商合作測試這項新功能:只需點擊“想要”(want)按鈕,即可將想要的產品圖片標記下來。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的最佳商業化途徑之一。”美國投資公司Robert W.Baird分析師科林·塞巴斯蒂安說,“想想他們的平臺有多大,他們如何與用戶互動,便能明白Facebook有很多尚未挖掘的商業化潛力。”除了通過推薦用戶前往電子商務網站獲取收入外,塞巴斯蒂安還認為,零售商可能也會付費給Facebook來推廣產品,從而吸引用戶將產品添加到“愿望單”中,這一功能將與Facebook現有的廣告類似。
Facebook也表示,這個最新的Collections(“收藏”)功能將逐漸面向所有用戶開放。在測試過程中,部分用戶將看到“想要”按鈕,其他用戶也將看到一個邀請他們“收集”(collect)和“喜歡”(like)某個條目的按鈕。參與Facebook Conections功能測試的零售商包括Popery Barn、Victoria’s Secret、Neiman Marcus、Michad Kors、Smith Optics、Wayfair和Fab.com。
模式存疑,前景廣闊
不過近期的舉動并非Facebook首次“觸電”,只是之前的腳步一直沒有放開。
Facebook去年11月開始推出其在線商店計劃時,很多人都認為“Facebook電子商務”(F—Commerce)將會是業界下一個重大事件。人們甚至預言該社交平臺將會是亞馬遜的強勁對手,因為它能夠提供一種社交化購物體驗。
但是,僅僅數月后,隨著Game stop宣告結束——它運營了6個月,比Gap、J.C.Penney’s、Nordstrom、Delta Airlines等眾多公司的運營時間都要長——F—Commerce缺陷便開始被眾多人士詬病。
“此前很多人都期待Facebook將會變成一個新的購物平臺,”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蘇查瑞塔·穆爾普魯(Sucharita Mulpuru)表示,
“不過感覺Facebook商店像是在向與朋友在酒吧閑逛的人們銷售商品。”
于是人們開始質疑,商務社交概念是否靠譜?業內人士稱,由于社交網站與B2C網站的屬性有根本性的差異,這導致人們購物習慣很難被改變,具體來說,人們上SNS最初的動機是“與他人建立緊密聯系,了解聯系人的動態”,并與朋友分享生活中的樂趣,而非尋找商品和購物。
但Facebook在廣告收入外的其他變現渠道一直不怎么順暢,電商這一成熟的商業模式仍然是必由之路。在吸取了一些教訓后,Facebook開始考慮如伺將社交和購物真正的整合起來。其中,為好朋友購買禮物的Gift功能可謂牛刀小試,“Wishlist”功能的測試才是見真招。Facebook的最終目的依然是為零售商提供各種選項,將用戶轉化為消費者,但這種轉化需要良好的運營模式和引導機制,在這一點上Facebook仍處于探索之中。
虛擬貨幣的推出便是較為成熟的嘗試,并已經催生了許多依附于其上的創業公司,包括已經上市的Zynga。根據協定,Zynga通過游戲獲得的虛擬商品營收,30%歸屬于Facebook。游戲玩家通過Facebook虛擬貨幣Facebook Credits購買虛擬商品,但不排除Facebook Credits最終將可以用來購買實物的可能性。當然,對于幾乎沒有成本的虛擬商品,30%的分成還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但如果銷售電視機,那利潤很小,30%的分成模式根本行不通。
此前一直有一些創業公司在Facebook上尋求電子商務機會。
閃購網站Fab.com,已吸引200萬用戶通過“購買”按鈕向其好友共享購買習慣。對于每位簽到的用戶,Fab.com每月會提供5美元的獎勵,從而吸引了大量用戶。社交電子商務公司BeachMinc聯合創始人迭戈·伯達金(Diego Berdakin)表示,該公司去年圣誕購物旺季推出了名為“StyleMint.tv”的視頻,展示了所售商品,并可單擊購買。結果5萬多Facebook用戶觀看了視頻,很大一部分用戶購買了商品,并創下了BeachMint的銷售記錄。此外還有BeachMint、Yardsellr、Oodle等不同形式的創業公司,都推出了各種新穎的措施來吸引Facebook用戶購物,包括購物應用、在線舊物出售和測試新業務模式等,而不僅僅是聯系好友。
運營著數千家Faccbook店面的創業公司Payvment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泰勒是Facebook電商探索的積極支持者,他表示:“Facebook在電子商務領域擁有極大的發展機遇,他們已經擁有了基礎架構和團隊。”
國內微博電商化已在路上
在國內,社交網絡的商業化道路同樣幾經坎坷,其中以媒體基因最盛的新浪微博為甚。
微博雖然擁有廣大的用戶數量,但如何實現它的商業價值一直是一個難題。就新浪微博而言,一直在商業化道路上積極的探索著。在2011年的5月,新浪CEO曹國偉曾對外談論新浪微博可能存在的六大商業模式:互動精準廣告、社交游戲、實時搜索、無線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以及數字內容收費。
然而新浪微博用戶的付費意愿并不高,游戲的黏性也不高,在社交游戲上的盈利狀況很一般。新浪微博就將目光主要集中在了廣告業務上。在今年8月,新浪首次公布了新浪微博的廣告營收,在今年第二季度超過了1000萬美元。但另一方面,新浪微薄的估值已經越來越低,許多反面的努力都進展不順。
9月20日,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微博藍皮書》指出,在中國微博市場存在的多種可能發展道路中,當下最為看好的是微博平臺與電子商務的結合,以及微博平臺在移動端的發力。其中,流量、營銷與銷售渠道、客戶管理與品牌維護手段。都是微博電商化的好處之一。此前新浪微薄與京東商城的合作算是開了個頭,但并沒有走遠。
相比于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則在電商化探索上走的更遠。騰訊微賣場的推出是其邁出它社區電商化的第一步。在微賣場中,每個人駐的商家都可以在微博上通過設定的幾種模式出售商品。
騰訊微賣場最吸引人的一個就是“轉播降價”活動。商家會在微賣場上限量供應一些商品,騰訊微博的用戶每轉發一次微博,商品就會自動降價,每件商品也會有設定的最低抄底價。用戶可以在不同的價位出手,這里就涉及到一種購物者的博弈心理了。同時每位用戶在轉播降價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為商家推廣品牌,為商家增加粉絲數量。
騰訊微賣場除去轉播降價,還有團購業務——微團購及優惠券領取。實際上這兩項都是圍繞著騰訊的QQ商城開展的。用戶在看中想要的團購產品,點擊購買后會發現自己跳入了QQ商城中進行購買操作——轉播降價活動和優惠券都是針對在QQ商城中的商品使用的,真正的購買付費操作都是要進入商戶的網點或官網上去進行。就這一方面來看,實際上微賣場所起到的作用實際上就像美麗說、蘑菇街一樣——導購。
綜合來看,微賣場是通過開發微博用戶,將微博作為一個為QQ商場帶來流量的新渠道,求增加交易量。如果騰訊真想將微賣場打造成為一個社區電商,相信騰訊微博會推出一站式支付服務,讓用戶可以直接在微博上就完成交易過程。而且微賣場還可以進一步的改善,如加入微博用戶在微賣場中對商品進行評論等。
不過,騰訊微薄的變現需求其實遠不如新浪微薄那么急切,后者的探索卻變得踟躕不前,并來推進真正下定決心。不知Facebook的動作,會否加速這一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