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食像一股暗香在京城美食界涌動。在傳統印象中,人們可能認為素食不外乎青菜蘿卜之類,缺乏滋味與情趣。現如今的素食完全顛覆了人們這種傳統思維,當美食遇上創意,素食似乎也頓時變得精彩紛呈!
一直認為吃素的人大都信佛,其實不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素食更是為了身體的健康,更科學的講法:蔬菜大都是堿性,可以中和人體體內的酸堿度,而肉類則會使人體偏于酸性,而酸性體質就會很容易生病。大部分素食的菜品是用大豆蛋白制作而成,配以精心調制的各種香料,吃著“大豆蛋白”也能有種肉香。蛋白質在很多菜里都擔當主要角色。因為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由氨基酸組成。而氨基酸是構成人體,包括骨骼、肌肉、皮膚和腦的物質基礎。此外,氨基酸也是生成核酸的基本物質,核酸即形成遺傳密碼,也是體內儲存能量的分子形式。
中國為素食發源地之一,而當代素食文化已盛行歐美,近年反哺中華,成為一大時代潮流。素食又有仿葷、天然之分,所謂仿葷素食,即要求從色、香、味、形同葷腥之屬,而以面筋豆腐為料;天然素食不添加色素調料,以自然綠色疏菜為主。葷食者喜仿葷素食,素食者喜天然疏菜。
南宋詩人陸游是個典型的素食主義者,并伴隨著濃郁的佛教情結。他一生飲食多以素為主,在一首《素飯》中,我們可以看到素食之初的放翁,不以山珍海味為喜,留戀于色彩斑斕的素食生活,品味人生,具有幾分超然與灑脫:
放翁年來不肉食,盤箸未免猶豪奢。
松桂軟炊玉粒飯,醯醬自調銀色茄。
時招林下二三子,氣壓城中千百家。
緩步橫摩五經笥,風爐更試茶山茶。
泰式煎豆腐
原料:豆腐,炒脆花生,水,糖,青檸汁,紅椒粒
中國是豆腐的發源地,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后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于世。”南宋大理學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詩末自注:“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豆腐作為中國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觀之白嫩細軟,食之鮮美可口,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蛋白質及氨基酸等,對人體生長發育、新陳代謝以及免疫功能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北京素炸醬面
輔料:黃瓜,芝麻醬,大蒜,鹽,白糖,白醋,味精。炸醬料:黃醬,雞蛋,尖辣椒,蔥姜,植物油
炸醬面是老北京的招牌美食之一,也是老百姓最喜愛的快餐。在沒有食欲的時候,只要一聞到炸醬面的香味,立馬兒就會胃口大開。天冷時吃剛煮熟的熱面條,北京話叫做“鍋挑兒”,就是直接從熱鍋里撈出來的意思,天熱時可以把面條過涼水沖涼,吃起來爽滑開胃。
巧手四色泡菜
用料:白菜、粗鹽、蘿卜、蔥白、芥菜、水芹、大蔥、蒜、生姜、辣椒、溫水、白糖
泡菜是由蘿卜、白菜、瓜等蔬菜腌制而成的一種食品。近期泡菜更被美國《健康》雜志評為世界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泡菜隨著發酵,能產生抗菌作用,且隨著發酵的成熟產生酸味的乳酸菌,不僅使泡菜更具美味,還能抑制腸內的其它菌,防止不正常的發酵,抑制病菌。作為泡菜原料的野菜里含有大量纖維素,具有預防便秘及腸炎、結腸炎類疾病的作用。精致的藝術造型,充沛的時尚口感,讓你體驗味蕾和身心的雙重愉悅和享受。
香草茄汁野菇
用料:迷迭香類香草、蘑菇、九層塔、西紅柿、胡椒、鹽、橄欖油、蒜
蘑菇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食品,歐洲人把蘑菇譽為“植物肉”,美國人甚至把蘑菇譽為“上帝的食品”。據有關資料,成人每天吃25克鮮蘑菇就能滿足一天所需要的維生素,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吃100-200克蘑菇,就能夠維持營養平衡。番茄醬汁搭配精選菇類,飄散的香草味加上滑嫩新鮮的香菇及濃濃的茄汁,只憑賣相已經令人胃口大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