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一定的能動性,同時,自主學習能力也成為學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根據新課標要求,利用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特性,對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粗淺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常言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學習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就是主動探求知識、解答問題、樹立品質的過程。主動探究未知領域或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的外在表現。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經常會對一些問題或解答方法提出“為什么這樣設置”、“為什們這么解答”的疑問,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能動性的具體表現。加之,九年制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施綱要在學科教學領域的普遍實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能力、高尚學習品質,已成為教學工作進行不懈探求和努力實踐的要求和目標。小學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知識學科,教材以其內容編排上的遞進性、生活性、趣味性,解答方法上的規律性、多樣性、靈活性,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搭建了有效實施的的平臺和載體。本人現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進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法和舉措,進行簡要論述。
一、凸顯數學學科生活性趣味性,讓學生在積極情感驅使下主動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處在學習能力形成的初級階段,良好學習心理和堅定學習信念還沒有養成,需要外界積極因素的有效引導和內在積極情感的強烈驅使。而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不論在數學教材中,還是在現實生活問題中,都可以找尋出生活與數學“藕斷絲連”的緊密聯系“痕跡”。同時,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認知處在直觀認知階段,對現實性問題和趣味性問題充滿積極學習情感,這就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的內在情感,提供了條件和載體。
如在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活動中,由于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內容看似與現實生活毫無關聯,學生主動學習探知的積極性不強,此時,教師就抓住數學學科的生活性,設置出與現實生活中“買東西”問題聯系的“李軍買了千克奶糖,每千克的價錢是18元。張強用了與李軍同樣多的錢買水果糖,每千克價錢是10元。張強買了多少千克水果糖?”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初步感知和分析活動,學生在感知生活性問題中,情感得到激發,并能根據以往解題經驗,找尋出該問題解答的思路,此時,教師就水到渠成的進入到“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新知教學中,學生也就帶著情感參與新知學習活動。
二、彰顯問題解答方法性,讓學生帶著解題要訣能夠主動探究
方法是活動取得實效、問題有效解答的“金鑰匙”,更是學生探究實踐活動有效開展的“密碼”。在傳統教學活動中,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數學問題的解答,而忽視問題解答方法的傳授,導致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響和降低了學生學習效能的提升。而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條件之一就是要掌握和領會解答問題的方法和要領。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要將方法要領傳授作為必要條件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和指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教會學生解題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問題時,借助解題要領,進行行之有效的探究問題活動。
如在“小數知識的應用”類型教學活動中,教師先設置出“星期天小林幫媽媽出售自家種植的草皮70平方米,每平方米6.5元,這些草皮可以收入多少錢?”問題,讓學生對該問題內容及要求進行初步感知,然后,向學生提出“該問題是關于什么方面的數學問題案例?”、“請找出該問題條件中的等量關系?”、“解答該問題時,關鍵點在什么地方?”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二次”探究、分析問題活動,學生在問題分析、探究、解答活動中,認識到,該問題實際是有關“小數乘法”方面的數學問題案例,解題時一般可以抓住“總價=單價×數量” 關系式解答。這樣,學生對該類型問題的要領有了初步的掌握,就為學生自主開展高效探究解題活動提供了方法論支撐。
三、突出教學活動評價性,讓學生在評價反思中形成良好習慣
由于小學生處在學習活動的初級階段,自身學習能力、解題技能以及思維方法等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學習活動、特別是自主學習活動中容易出現問題和不足。而評價性教學,能夠切實幫助學生診斷學習不足“癥結”,制定切實有效“療程”,為促進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提供有效平臺。教師就可以抓住評價教學的指導功效和促進功效,有意設置教學評價辨析空間,開展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生生互評等活動,讓學生在自主評價和他人評價中,認識不足,改正錯誤,形成習慣。
如在教學“一匹馬31天共吃掉青草0.15531噸,這匹馬每天吃青草多少千克?”問題案例,并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了某一學生的解題過程:“0.15531÷31=0.00501(千克)”此時,教師要求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組內評價活動,學生小組評價辨析過程中,認為該問題解題過程存在“審題不清”錯誤,忽視了“問題所要求得千克,而不是噸”,應將“0.00501再乘以1 000,得到5.01千克”,這時,教師要求其他學習小組進行補充,這樣,學生對該類型問題的解題不足有了深刻認識,同時也將辨析他人解題過程轉化為自主反思改進的過程,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建立和形成。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時期有效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教師要抓住學生內在特性,放大學科特性,活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帶著情感、掌握方法、形成習慣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長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