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所以掌握數學語言是順利地、有成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之一。不要以為只有語文課堂中才有閱讀,數學同樣要學生讀書,而且比語文的要求還要高。斯托利亞爾在《數學教育學》一書中指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因此,從低年級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數學語言,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激活數學閱讀元素
數學課本是數學基礎知識的載體,通過讀書,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教師講授的知識,把握住基礎知識的穩定信息;另一方面經過自己思索質疑,可以從書中字里行間挖掘出更加豐富的內容,使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完善。課本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恰當地引導學習閱讀數學課本,是一種自學能力的培養。
1.讀活概念及總結語,提高自學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的基礎、保障,而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就是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必須在有效的閱讀活動中培養。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必須讓學生在課內進行經常性的數學閱讀。蘇教國標本數學三年級(上)《認識分數》一課,教科書中出現了總結語。在教學中,學生發現需要用“新數”表示分蛋糕的結果時,與其讓學生毫無目的地編寫“新數”,還不如讓他們打開書自學。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知道了這樣的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知道了分數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就會很快達成教學目標。
數學課本是學生了解數學世界的窗口和工具, 是教師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的依據。不能把數學課本當作數學習題集,只注重書中的數學題,而忽視對教科書中有關概念及例題總結內容的閱讀理解。
2.讀活練習題,引領例題學習
練習題是數學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科書中的練習題是編寫者在課程標準指導下,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編排的。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用心研讀練習題,將練習題讀活,溯本求源,將有助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習例題的積極性。
3.讀活“你知道嗎”,獲得初步經驗
從三年級起,教科書上安排了很多“你知道嗎”的內容。例如:蘇教國標本數學三年級(下)《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一課。學生要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必須有相關的經驗積累。教科書考慮到學生這方面的經驗不足,安排了“你知道嗎”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認真品讀“你知道嗎”,從中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增加學生對對稱現象的感性認識。為學習“軸對稱”打下基礎。也為區別“軸對稱現象”與“軸對稱圖形”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有沒有興趣,閱讀的效果很不一樣,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要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成為自覺的要求,不感到負擔,教師就要以教材為載體,在學生閱讀之前,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創設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情境,通過富有針對性、新穎有趣、有適當難度、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和保持學生閱讀的動機和興趣。如,《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教師可利用數學教材,引導學生自覺與數學文本進行對話。邊讀邊填寫表格:怎樣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三類?三種三角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再通過“做一做”:我會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會把不同的三角形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活動,體驗閱讀的成效,并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以評比的形式,鼓勵學生認真自覺地與文本對話,從而有效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另外,要讓學生在數學閱讀中感悟數學的美與樂,帶著學生讀數學課本、數學故事、數學歷史、數學謎語、數學笑話……讓學生在多姿多采的數學閱讀中走進數學世界,體會數學的魅力,從而喜歡上閱讀。學生們明白了數學閱讀的重要,體會到了數學閱讀的樂趣,為培養習慣創設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三、加強指導,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數學語言和數學符號比較嚴謹、抽象,對小學生來說,需要進行方法的指導。小學生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閱讀經驗的積累,閱讀理解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到了中、高年級,一般能自發地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但學生往往不能自覺地運用這些閱讀方法來提高學習的效率,更不能自覺地針對數學教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符合其認知發展規律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及時的、經常地指導。尤其低年級段,是學生接觸數學的開始階段,課本上有很多的圖文并茂的習題,我要讓學生先獨立搜集、觀察、閱讀信息,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然后再多提問幾個學生,讓他們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或發現了什么?盡可能的引導學生自己搜集數學信息,敘述出完整的題意,然后尋求解決的方法。遇到難度較大或開放性較強的題目時就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成。
數學閱讀由于數學語言的邏輯嚴謹性及數學“言必有據、錯對分明”的特點,要求對每個句子、每個名詞術語、每個圖表都應細致的閱讀分析,領會其內容含義。
總之,數學學習需要閱讀,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它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數學閱讀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深度,增加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又可以使學生在陌生領域施展才華。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數學的可閱讀元素,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從中受益,真正達到“授人以漁”的教育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城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