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研究表明,在語言交流活動中,聽說方面所占比重很大,聽是獲得信息、攝取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說是輸出信息,用口語表達形式表述自己所見所聞所想。由此看來,聽說是語言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綜合運用多種聽說訓練方法,使他們從小就具有活躍的思維,敏捷的反應,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筆者總結了以下幾種聽說訓練的方法,與大家共享:
一、直觀性聽說訓練
主要形式有:看圖說話、看靜物說話、實地觀察說話、創設情境說話、看動作演示說話。
例如,在教學《這樣做不好》(人教版一年級)的口語交際課時,先把課文的兩幅圖給小朋友們觀察,然后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每幅圖畫的是什么?他們這樣做好嗎?如果你在場,你怎樣勸說他們呢?由于畫面比較形象,加上事先有老師設計的問題來引導,大家的發言都非常熱烈,達到了該節口語交際課的教學目的。當然除了觀察圖畫之外,還有很多可以觀察的對象,如實物、動作或自然景物、自然現象等。這種方法形象直觀,難度較低,對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效果不錯。
二、模仿性聽說訓練
主要形式有復述兒歌、故事、繞口令;聽聲音按句式說話;語言欣賞;模仿前面的幾段話來說等。
例如,我在家庭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上,經常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聽說訓練。對于低年級學生,我極少布置書面的作業,只是布置學生看一看電視劇,聽一聽故事新聞,給家長介紹學?;虬嗬锏氖虑榉矫妗?。在第二天早讀課,讓學生把所聽到的,看到的講給大家聽(在小組中交流)。這樣既培養學生搜集材料工信息的習慣,以培養了他們的聽話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創造性聽說訓練
主要形式有:想象故事的開頭,中間或結尾;看無聯系的幾幅圖編故事;想象缺少的圖說話。
學生的想象力是極其豐富的,只要有特定的情境,教師抓住契機,加以指引、點撥, 學生的思維就會碰撞出各種火花,想象的翅膀就會放飛。如抓住教學空白處,讓學生對原文內容進行進一步延伸,盡情想象,各抒己見。練習聽說《狼和小羊》中,狼多次找茬兒想吃小羊,都被小羊用事實反駁了,狼失敗了,最后就原形畢露,直接撲向小羊。課文到此嘎然而止,那么狼撲向小羊后,結果如何呢?文中留了個很寬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就引導學生當個故事王,好好續編故事。學生在此展示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后續故事異彩紛呈。
四、實踐性聽說訓練
主要形式有做手工說話;繪畫說話;玩玩具說話;做游戲說話。
興趣是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原動力,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有了興趣,活動才能散發它的魅力,并起到各種作用。因此,訓練過程中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重點,以便使學生的聽說訓練的效果顯著。如有一個“說說寫寫”要求學生了解一些蔬菜,并把它們寫下來。為完成這一練習,教師讓學生帶上紙和筆,隨媽媽或其他人上街買菜去,在買菜過程中觀察菜攤上的菜各是什么樣,價格是多少,通過大人多方面了解各類蔬菜,詳細將這些自己了解到的記錄下來。學生接到這樣的有趣任務,一下子來勁了,個個激動不已,積極籌備去當個小大人,和真正的大生活打一次“交道”。到了課堂上,學生展示的材料表明,他們的收獲非常大,至于聽說能力的提升就更不用說了,學生侃侃而談的樣子就驗證了這一切。
五、辯析、比較性聽說訓練
主要形式有:辨析句子,給句子治??;辨析故事等等。
強烈的對比會留給人較深的印象。通過聽辯,再進行比較,討論其效果等程序,學生對各種語言的運用技巧就會嫻熟許多,語感隨之增強。如《大禹治水》一課中的第二段第三句教學,引導學生將文中原句“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與“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河,劈開了山,使洪水流入了大?!边@句話進行對比,指出兩句話的異同之處,引導他們聯系課文的上下內容,討論兩句話哪句更好,為什么。這樣,學生在各種爭議中逐漸明白,原句的幾個表示數字的詞“九條”等看似簡單,實則能真正體現大禹治水的艱辛以及他的英雄氣概。這類聽辯比較訓練后,學生初步懂得如何遣詞造句,使得所表述語言能真正表達作者心跡。長此以往,學生就能逐步做到如新課標所言“對語言有所積累、感悟和運用……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培養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重視聽說訓練無疑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只要堅持循序漸進、形式靈活、課內外結合,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并為他們提高讀寫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遼寧省建平縣老官地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