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應該是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統一起來的過程,高中政治教學要重視在這個過程中做好師生交流、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學反思,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最終達到共同進步,實現教學相長。
【關鍵詞】高中政治;師生關系;教師素質;教學相長
從《禮記》提出“教學相長”的思想到陶行知先生踐行“教學合一”的理念,一直到現在,大部分的教師都在相似觀點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實踐。具體地說,這些觀點都認為教學應該是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統一起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才能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實現教學相長。高中政治教學當然也不例外。
首先,教師要重視與學生坦誠交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教學相長的前提
教與學能統一的前提是充分的交流和互動,師生之間關系融洽,學生才愿意和教師交流。曾經看到過兩個學校的學生自己設計完成的校內問卷調查,學生們普遍認為師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老師是“敵人”,因為“有事只會叫家長”,對該教師反感,進而對其任教的科目缺乏興趣,久而久之影響了學習成績,他們將主要原因歸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導致互相不理解而使關系惡化甚至對立。我也認為師生之間需要交流,首先表現為課外,可以是不經意地對生活方面的提醒,可以是對興趣愛好的了解與分享,還可以是有目的地針對學習內容、方法等的指導,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也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明確自己想要獲得什么和有哪些發展潛力。另外,師生間的交流當然更要重視課堂,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不是簡單地由教師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就能完成的,需要學生自己重新建構才能獲得真知,否則學生就會因不理解而無法掌握、做不好題,更容易產生“政治難學又難用”的想法。其實,高中政治中的大量內容都是可以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的,并且教師的講授過程一般都是環環相扣、需要學生步步跟隨的。例如經濟生活中與價值量、勞動生產率有關的計算題,上課時如果不跟著老師的講授思路及時理解記錄,根本無法掌握。還有學生普遍覺得難學的哲學,比如其中的“客觀唯心主義”,學生覺得唯心主義應該是主觀的,為什么還有“客觀”呢,其實很簡單,這需要先聽懂上一課時的內容,會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然后再看是否與人有關,凡是與人有關的唯心主義就是“主觀唯心主義”,反之就是客觀唯心主義。而教師也要根據學生課堂回答、聽課表情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課堂內外的師生交流應該是相互聯系的,因課外的交流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從而促使課堂交流順利、有效進行,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愿意接受教師的教,也會愿意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求助教師,教師又因學生的質疑而不斷進步,這樣的教學還會沒有效果嗎?
其次,教師要與時俱進,加強自我學習,注重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教學相長提供保證
一名優秀的政治教師當然應該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同時,還應該掌握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識。學科知識有利于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基本知識,解答學生的疑問,而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一定是課本上的,比較多的情況是與實際相關而不會用課本知識解釋的,這正好能讓教師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育規律進行正確的引導、適當的點撥,才能與學生的主體活動融為一體,相互貫通。比如在講述《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關內容時,學生一般都無法接受教師的填鴨式灌輸,很多學生都不相信政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甚至舉出社會中的時政材料來說明政府的腐敗、不作為。這時,教師不能簡單地要求“知道就可以”、“背出來就行”,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威嚴斥責學生,這會使學生產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進行,也不利于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我們可以就拿這些材料作為切入點,承認相關事件的存在,并提出假設“如果你是該市市長該怎么做”,這時學生肯定能從群眾需要出發提出政府該怎么做,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就變得自然而然了,同時也沒有打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然后再向學生說明這些事件的存在是少數的、個別的,不影響整體的性質,學生也更容易接受了。而在講授《文化生活》時,因為它涉及了文學、歷史、藝術等多個方面,要做到從容不迫、滔滔不絕,必然要掌握廣博而豐富的知識。
再次,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做好課堂教學的補充、完善,促進教學相長
每堂課后,教師都需要反思自己教學目標的設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識水平,需要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是否有效地利用了課堂、學生的學習狀態如何,學生的參與度如何,有沒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沒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通過反思及時彌補不足,才能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教學,包括了“教”與“學”兩個方面,教師與學生怎么做才能相輔相成,達到共同的提高和進步,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調整和改進,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是每一個教師永遠的課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