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欣賞教學是初中美術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通過美術欣賞課,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觀。本文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從三個角度就如何優化初中美術欣賞教學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美術;感受;調動;拓寬;欣賞策略
美術又稱視覺藝術,是藝術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來塑造的視覺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思想和感情。開設美術欣賞課,就是發揮美術教師的作用,帶領學生通過對優秀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情感,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感受美、欣賞美。通過美術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使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審美觀。為提高美術欣賞課的實效性,我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多視角欣賞,感受美術之美
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具有豐富的內涵,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去感受。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我一般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
1.依靠感官直接欣賞,感受藝術作品的視覺印象。如人教版美術第15冊波提切利的作品《春》,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的諸神的富于想象力的描繪,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畫;法國畫家馬蒂斯的作品《舞》強烈的色彩帶給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使我們激動與興奮。
2.從作品的風格欣賞,體會不同藝術家在線條、色彩、形體等藝術語言方面的不同,在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手段上的差異。如人教版美術第15冊,筆墨情趣《蘭竹冊》使用的水墨技巧,筆的干濕、濃淡、粗細、疾徐,寥寥幾筆,便將蘭的亭亭玉立、蘭的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凡高的作品《星空》,星云與棱線宛如一條巨龍不停地蠕動著,暗綠色的柏樹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處向上旋冒,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轉動,在夜空中放射絢麗的色彩。通過對這種不同風格的欣賞,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眼,提高噓聲的欣賞水平。
3.從作品相關背景去欣賞藝術作品,了解藝術家的生平、喜好、生活的社會歷史背景等,以增加對作品的了解。例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現實主義風格的繪畫作品。畫中描寫的是唐代當時貴族婦女的日常生活,反映出唐代開明的社會政治。只有真實反映社會生活,貼近生活實際的藝術作品才能流傳開來,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歷史宗教人物畫向現實主義人物畫表現風格的轉折時期。
二、多感官調動,欣賞作品的豐富內涵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給美術欣賞課提供了多種選擇,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聲音、圖像、動畫、文字、影響和交互功能,對學生進行強烈的感官沖擊,改變了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模式,使美術欣賞課變得生動活潑,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認知活動,有利于增強課堂的活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如,我在上《外國現代主義繪畫》的內容時,我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了以下嘗試。現代主義繪畫流派有抽象主義、立體主義、野獸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等,對這些藝術流派對于一般的成人也是很難理解和區分的。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藝術形式,我采用了豐富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創新,把同學們比較熟悉的現代音樂與現代主義繪畫藝術結合起來,把現代音樂嫁接到現代主義繪畫流派上。為了讓學生能感受野獸主義畫家馬蒂斯《舞蹈》的狂野、表現主義畫家蒙克《吶喊》的抑郁、未來派畫家杜桑《下樓梯的女人》的動感、抽象派畫家蒙德里安《紅、黃、藍》的安然和諧,我在課前選擇了四首現代音樂,藍調夢幻曲、西班牙舞曲、鋼琴曲《寂寞的悲哀》、《平靜的等待》。上課過程中,我先出示四副畫的圖像,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各自的藝術特點;然后播放四首音樂,聽覺感受四首音樂的不同風格;接著,學生分組活動,進行音樂與繪畫的匹配,并說明自己的理由;最后,學生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從對藝術作品的感性認識開始,升華到理性認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藝術欣賞的空間
有人說:“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而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學生時代正是是富有想象的年齡,美術作品不僅在于其本身的和諧與完美,更能給我們帶來廣闊的想象空間,通過美術作品有利于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學生善于想象的品質。我在上美術欣賞課時,不僅僅停留在培養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本身的美,還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體會藝術作品帶來的廣闊的想象空間。
在上欣賞古埃及文化一課時,為了豐富課堂,調動課堂的活力,我在課前收集了幾段古埃及木乃伊、金字塔的視頻。在上課過程中,首先播放視頻,并給學生出示問題:古埃及的藝術作品有哪些特點?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在看完視頻后,紛紛發言。然后學生活動,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想象力,把對古埃及的印象通過繪畫創作表現出來。學生積極性很高,學生交上來的作品也很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可見,美術欣賞課決不能停留在理論的層面,美術的欣賞也不能只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老師要以美術作品為載體,引導學生發揮創造力、想象力,進行主動的創造,才能把課上活上生動,使學生不僅得到知識的積累,更能得到能力的培養。
對于不同的美術作品,由于創造者所處的不同的社會歷史環境,他的藝術表現手法是不同的,自然作品展現的美也是不一樣的。我在上課前,經常會要求學生結合上課的內容,收集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如在上《柏樹和星空》時,我讓班級里的“梵高迷”對上課的內容進行補充,該學生的熱情很高,從對作品的分析,到梵高的生活講得頭頭是道,比我了解的多多了,他的發言也使班級里掀起了梵高熱。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不僅拓展了藝術作品的空間,豐富了藝術欣賞課的內容,而且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總之,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道德情操,我們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真正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薛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