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要求教師通過培養師生情感加強實驗教學,加強教學內容與生產生活的聯系,應用學科間的知識滲透,利用俗語、諺語、成語等創設情境,利用多媒體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求達到教與學的統一,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有效途徑
激發興趣是教師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運用不同教學方法與手段,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從而促使其不斷地探究生物現象、原理與規律,也是培養學生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這在新課程背景下的今天尤為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掌握知識這個最終目的不可能像成人那樣成為他付出智力努力的主要動力,學習愿望的主要來源在于兒童智力勞動的性質,在于思想情感的色彩,在于思想的體驗。如果這個源泉枯竭了,任何人用什么辦法也不可能讓孩子坐下來念書。因此,成功地激發興趣,常常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留下難以抹去的鮮明印象,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思維異常敏捷,進而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與心得,將初中生物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途徑總結如下:
一、培養師生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生——尊師,師生的情感交融必然會反映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賴,首先得將心交給他們,無條件地關心與幫助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并據此喚起學生對師長的愛,進而將這種愛延伸為對所教學科的好感,最終從這種好感中培植出對該學科的興趣來,此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由于課堂上的時間有限,因而情感激趣主要在課外,出乎意料的理解,誠摯中肯的批評,催人奮進的引導等。總之,任何時候做教師的都要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日久天長,師生感情上的交融必然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持輕松愉快地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而實驗是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實驗以其豐富多彩、形象直觀深得學生喜愛,探究性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習求知欲,而且能讓學生參與與重演科學事實的產生過程。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實驗過程,或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然后通過實驗得出結論。教師還可以隨時創設一些實驗場景,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加強教學內容與生產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生物課堂能夠“從生活走向生物,從生物走向社會”是生物學科實現其教育價值的基礎。教師應對教材進行精心的處理,對教法和教學模式進行精心設計,把教學的知識內容融入生活與社會,讓學生去“觸摸”,這樣的生物課才會有生命力。因而生物知識的學習,必須密切聯系實際和生活實例,特別是學生熟悉的或體驗過的實例,更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如聯系釣魚的經歷可以讓學生對魚的食性、生活的水層等更加深刻的認識,學習《人的呼吸》時,聯系吸煙的危害,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時,聯系農作物增加產量的技術,學習《唾液消化作用》時,聯系饅頭越嚼越甜等。
四、應用學科間的知識滲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與進步,生物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因而在生物教學時進行與其他學課科間的滲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和能力,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甚至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培養社會責任感。如在探究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特點時,問:魚體表面的粘液有何作用?魚的體型一般是怎樣的?為何不易抓牢?又如在學習《眼睛與視覺》時,可將凸透鏡、照相機等帶入課堂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實驗等。
五、利用俗語、諺語、成語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生物學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適時用俗語、諺語、成語等創設情境,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時可引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在學習生物鏈的時候可引入“貓捉老鼠”而“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等;在學習《反射》時引入“望梅止渴”進行討論等。
六、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動態的演示復雜的生物過程,將人們肉眼不能直接觀測到的現象或變化的過程生動的加以表現。多媒體課件對于學生的預習與復習,幫助學生增強記憶,加深對科學規律的理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計算機多媒課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合理而及時的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充分地利用其優勢。如在學習《人體呼吸》時,通過多媒體展示人體呼吸過程和氣體交換,可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認識和理解,從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以上就是我對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一些心得與體會,教學中要讓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牢固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激趣方法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達到教與學的統一,真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解讀》
[2]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韓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