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其相應的行為反應。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沒有一種行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的。”情感本身具有積極和消極的雙重特性。在科學教學中,積極情感教育既是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教學的策略之一。目前初中科學教學存在嚴重的知情分離現象。因此,教師在科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積極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科學教學;積極情感;教育
一、積極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積極的情感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科學課標中明確要求:科學課程將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積極的情感教育也是高效掌握科學知識的需要。積極的情感是學好科學最直接和最持久的內驅力。積極的情感教育還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在長期被動接受、強化儲存的過程中,學生無法感受科學學科的趣味,無法從中獲得自信,將會影響其之后對科學知識的應用。
二、實施積極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
1.言傳身教,以情喚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自己學科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充滿熱愛知識、科學、書籍的感情。”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在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將自己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熱忱帶給他們,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師生情感交流,產生共鳴,對學生進行積極情感滲透。
2.人文關懷,以愛引情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及信念,尊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品質,促使學生獲得積極情感體驗。充滿人文精神的科學教學,應當充滿激情,傳播美好的人文精神,啟迪學生的積極情感。
3.優化教學,以教養情
(1)以情激趣,誘發積極情感
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出發,通過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將學生置于積極的情感中,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讓學習在情境中發生、在情境中發展。比如教《壓強》一課時,讓學生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別壓在一端削尖的鉛筆的兩端,讓學生感受壓力大小一樣時,由于受力面積不同,導致力的作用效果不一。既引出壓強的概念,又探究了受力面積的大小是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
(2)優化教學內容,體驗積極情感
對于學生來說,在教學活動中真正能引起他們積極的情緒體驗的,莫過于教學內容本身所具有的內在魅力。
在學習《物質的密度》時,學生根據密度的定義先入為主掌握了密度的計算公式,知道密度是通過質量和體積計算出來的,就很難理解“密度不隨質量和體積的變化而變化”。而教材中又沒有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的探究。教師只要增設一個小探究就能讓學生豁然開朗:先測量一瓶水的密度,倒掉一半之后再次測量剩下半瓶的密度,前后一對比結論就很明顯。
(3)豐富教學手段,增強積極情感
培養學生學科情感的主陣地應該是在課堂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妙趣橫生的科學探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科學課堂之美,體驗科技之光的奧秘,那么他對科學學習也就產生濃厚興趣,久而久之則形成對科學學科的積極情感。
學習《動物的呼吸》一課時,人體吸氣和呼氣過程肋間肌及膈肌的收縮與舒張,胸廓、胸腔體積的變化是個難點,如果靠死記硬背必然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可采用借助多媒體視頻讓學生觀察人體吸氣和呼氣過程、指導學生制作胸腔模型、讓學生觀察自身深呼吸等多種手段,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學習,自然學習效率就高。
(4)結合史實,內化積極情感
科學教材中有許多科學家,科技發展史的閱讀材料,教師要善于利用史實材料進行情感誘導,讓學生樂學、善學,可培養學生愛科學的精神,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了解“神州號”、“嫦娥號”,引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學習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學習科學家們敢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精神;學習袁隆平等科學家的故事能喚起學生對科學家的敬仰之情,學習他們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學習人類基因組計劃,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中,也可結合尖端科技小資料進行中西對比,突出我國存在的差距,讓學生產生危機感,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寓愛國主義教育于教學之中。
4.學以致用,以用激情
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是產生興趣的源泉。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在內容上強調聯系生活、社會和學生實際,在方法上強調探索、實踐活動,實現課程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解釋生產生活的現象,去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不僅為新課程增加時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激情,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取向,樹立社會責任感。
總之,教師滿懷激情,教法豐富,既能讓學生在愛與關注中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又能適時在激勵中品嘗自己成功的喜悅。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滲透積極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教學實效性,還能促進師生身心的和諧發展。知識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富有魅力。
【參考文獻】
[1]科學課程標準(7—9年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馮海東.初中科學教學中有效情感滲透的教學策略.考試周刊 2010年第42期
[3]鄭青岳.科學課程100個教學案例.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年
[4]施志錦.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初探.成才之路 2009年第13期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