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信息技術課程進入小學課堂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在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中,老師們逐漸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演示教學,到任務驅動、合作學習等教學模式,而在信息技術課堂背后,卻隱藏著課堂教學遭遇到的最大挑戰——課堂教學的無效和低效問題。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把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顯得尤為重要。
一、精確把握教材,形成清晰教學思路
首先,信息技術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經常出現教材更新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現象,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熟悉教材,對教材的教學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舊知識的遷移程度、新內容的重難點、疑點都要了如指掌,還要對部分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拓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胸有成竹,融會貫通的教授相關知識技能,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進行調控,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探討,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從而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其次,課堂教學的思路一定要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教學思路清晰,信息技術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教師以清晰的教學思路,鮮明的個性化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尊重個體差異,切勿“一視同仁”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班級里學生認知和技術起點均不相同,因家庭、社會環境、技能方面的不同,有的學生已對計算機領域某一方面很精通;而有的學生對計算機卻很陌生,一切都從零開始。這就造成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層次差距大,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一視同仁”往往會導致課堂上出現領悟力強的學生完成任務后無事可做,領悟力較弱的學生做不出來的尷尬境地。
1.在知識學習、探究環節的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安排學生自主探究的環節,在此環節的實施中,教師要注意進行分層探究,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應以模仿性學習為主,讓學生從模仿中慢慢找出規律。對于善于主動學習的學生,對其提出教學任務后,應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教師并不告訴學生完成任務的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
2.在練習鞏固環節的分層
一堂信息技術課中學生的操作時間要占整堂課的70%。所以操作練習在課堂中是最重要的一塊。處理得好,學生的操作能力將會得到飛速提高。教師在練習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盡量分出不同層次,使學生學習具有彈性,讓各類學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飽”。在練習上可分為基礎題、進階題和高級題,通過練習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為基礎,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個體差異區別對待,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三、巧用合理評價,促進課堂有效教學
一堂課,40分鐘,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必須抓住課堂內的分分秒秒,但卻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合理評價。當孩子們回答問題后,他們非常希望得到老師的鼓勵,得到老師的表揚。我清楚的記得在我走上教育崗位的第二年教過一個叫劉洪的男孩子,他父母都外出打工,和奶奶一起居住。在一次的課上,我提出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而且是已經多次強調的問題,結果他還是回答錯了,當時我很生氣,脫口而出:“估計全班就你一個人不會了”。沒想到,從那以后再也看不到他舉手了。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通過幾次和劉洪的悉心交談,他和我漸漸熟悉起來,也對自己有了信心,以后的課堂上又多了一雙高高舉起的小手。不同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性格,影響他們性格的因素有很多,與他們的成長環境也密不可分。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指責;生活在嘲笑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難為情;生活在羞辱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內疚;如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自信;生活在贊揚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抬高自己的身價;生活在贊許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自愛。因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評價的針對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他們的標準也應不同,對后進生學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學習積極向上,對優秀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謹慎、謙虛、不斷超越自我。這樣,不僅能使每個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更能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以學生多方面主動發展為教學立足點,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信息技術,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堅持課程改革和創新精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力爭一課一得,這樣才能真正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