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兩句詩展示了唐代詩人王之渙向上進取的精神和高瞻遠矚的胸襟,更是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這兩句詩對我們當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有著重要的啟示。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但是仍存在許多不足:比如目標不明確;對朗讀指導的不到位;教師講解乏味、枯燥;問題處理的簡單、膚淺……這就需要我們冷靜地思考,深入地研究,尋找更科學有效的路徑,“更上一層樓”,去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帶領學生走進“大不同的風景”之中。
一、“標”——更上一層樓,看清閱讀教學的廬山真面
閱讀教學的大問題在哪里,追根溯源,教學目標難逃干系。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小到一節課教學的效益,大到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目標是關鍵。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時,在第一稿中,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描寫體悟文本人物的品質”。第二稿重新修訂的目標為“體悟人物的品質,懂得人物品質是怎么表達的。”新目標指向人物品質是怎么表達的,在原有基礎上有了質的提升,這才是語文課程的內容。
目標就是方向,目標對了,方向準了,即使細節粗糙一些,效益也是高的。更新了教學目標的概念,給“語文”正本清源,我們才能看清語文真正的廬山真面目。
二、“讀”——更上一層樓,感受閱讀教學的有滋有味
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我以往常采用的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彰顯人物性格特點,結果是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上停留在一個平面的狀態,留下的只是臉譜化的兩個形象。在后來的教學中,從讀廉頗的話入手,首先引導學生抓住“很不服氣”這個詞來理解整段話,突出他有“計較個人地位”的想法。如“得給他個下不去”要讀得緩重些,突出廉頗對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氣。然后再看藺相如又是如何對待廉頗的,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藺相如的那段話:“秦王我都不怕,還怕廉將軍嗎?”教學中我著重指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語氣來讀,第一種用讀普通反問句時的高聲調、重語氣來讀,第二種用沉緩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對比,哪一種語氣讓人覺得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種語氣更能反映出藺相如對敵狠,對廉頗和的高尚品質。
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在品味語言文字的同時感受閱讀的“滋味”。
三、“講”——更上一層樓,領略閱讀教學的深邃之美
目前的語文課堂,不少教師秉承“少講”甚至“不講”教學的原則。“少講甚至不講”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但凡事過猶不及,走向了極端都是極其危險的。
本人在執教《鳥的天堂》時,“該出手時就出手”,在學生對“逼近”一詞滿臉疑惑的情況下,通過“講”去引領學生品字析詞,在“講”中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味。
師:“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作者為什么不用“靠近”用“逼近”呢?
生:因為作者乘坐的船離榕樹越來越近了。
生:因為作者坐在小船上,位置比較低,而樹根高,而且這株榕樹又大又茂盛,所以作者用“逼近”。
生:(支支吾吾)
師:船離樹近了,榕樹又大又茂盛,像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逼近”正體現出了榕樹那逼人的氣勢,而“靠近”就不行了。
在學生疑難困頓、迷惑不清的地方,該講則講,巧妙地講,讓學生既理解了詞義,還領略了語言的韻味。當然,教師不是和盤端出結論的講,而是用精當的講解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和啟發,引導他們盡可能地自己去探究。在文本大處深處講,只要講得適時、適量、適度,就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四、“問”——更上一層樓,打開閱讀教學的別樣洞天
語文課上,一個好的問題,或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積極思考;或能突破重難點,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如一位教師教學《墨梅》中“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這一內容時,在學生沒有關注到“流”字的情況下,及時調整預案,及時跟進一問:最后一句話中的“流”字,有的版本上使用的是“留”字,同學們討論討論,使用哪一個更妥帖?這一問,直抵學生的思維深處,“問”到了關鍵,“問”出了精彩……
生:“流”字是一種動態的感覺,永不停歇,讓人沉醉其中。而“留”字顯得呆板了些。這樣寫,更能符合詩人王冕的心境。
生:用“流”字,顯得更加靈動,更具美感,給讀者更多想象的空間。
生:這清香之氣嘛,要想永遠留在讀者的心里,只有不停地流淌,不停地流溢,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生:大家注意看這句話中的“清氣”和“滿乾坤”,如果用“留”,那么清香之氣在天地之間的彌漫的美妙感覺就靜止了,消失了,而用“流”字,就特別生動,特別有生命力。
師:看,同學們有的聯系詩句的前后語境去體會,有的結合詩的意境去感悟,還有的聯系詩人的心境去揣摩,品出了詞語的準確精妙,品出了古詩的美好意境。
課堂呈現出來的這番精彩,正是從教師精妙的“問”開始的。該問則問,敢問會問,不必遮遮掩掩,只要貼近文本,貼近學生,貼近語文,問得恰當,問得適時,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促進學生的心靈對話,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就能打開語文課堂的別樣洞天。
在閱讀教學的天地里,我們只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用好“標”、“讀”、“講”、“問”這四個抓手,就一定會更上一層樓,引領學生走進閱讀教學“大不同的風景”之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天正小學(瑯琊路小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