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課改在廣大農村學校的開展并不盡如人意,為了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近幾年來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針對性的探索,終于有了一些收獲。主要做法如下: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吃透文本;鉆研教法; 精簡教學目標;有效練習;重視“雙基”。
【關鍵詞】農村中學;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新課改的開展由區域到全國,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給沉寂多年的中國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課改在廣大農村學校的開展并不盡如人意,所以農村的教學還需廣大教師的努力。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一線教師,我自畢業以來一直擔任初中語文教學工作,有感于多年語文教學工作的困惑,迷茫彷徨,四處求索,終于,等到了新課改的一聲春雷,使我心中沉睡多年的種子開始破土萌發。這個種子就是語文高效課堂。過去的探索由于沒有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所以是處處碰壁,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齊備,所以近幾年來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針對性的探索,終于有了一些收獲。為了更好地開展以后的工作,我特將一些不成熟的經驗總結如下:
一、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
我國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也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與激勵、喚醒、鼓舞。”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興趣,那么學習任何知識都將是敷衍塞責,毫無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絕對是第一要務。《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工具性”才是最需要的,所以我就從這一方面入手,采取各種手段提高同學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我經常在班級里舉行一些活動,如“招聘會”、“模擬法庭”、“辯論賽”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都是全班總動員,找材料,寫稿子,組織人員,主持活動——在這一項又一項的活動中,哪一項能缺少語文知識呢?所以,每舉行一次活動,同學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增加了幾分。
這樣,隨著同學們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增加,語文課堂的效率自然是明顯提高。
二、吃透文本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文本是聯系學生和教師的紐帶,只有對文本真正的鉆研透徹,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引領學生。
比如我們在學習《最后一課》時,教參和很多教輔材料都在強調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愛國精神,但對他們的不好好學習和工作上的懈怠卻進行了淡化處理。對于這一點,我沒有草草放過,而是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為什么文中的兩個人物都有著明顯的缺點?作者這樣處理是不是有損于主人公的“光輝形象”?對于這個“有點難度”的問題,我沒有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帶領、發動同學們深入探究,多方查找資料,最后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得出了如下結論:1.這樣選材會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畢竟生活中根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2.人物行為前后對比,形象更加生動、鮮明、突出。3.彰顯了愛國主義情感給人帶來的巨大震撼和改變。4.啟示我們:藝術來源于生活——通過這一問題的挖掘,同學們在人物形象分析、作文選材方面有了明顯進步。
三、鉆研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從理論上看,好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但如果不能結合文本、學情,一味生搬硬套,其結果只能是出力不討好。農村學生普遍語文素養較差,如果我們在教學時不考慮這一點,照本宣科,何談課堂效率?如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這一課時,考慮到絕大部分同學對貝多芬的情況不甚了解,更不熟悉他的樂曲,如果一味的講解分析,課堂效果也許就成了“水漫沙灘”,同學們根本就不可能有所收獲。所以本課的教學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課堂自始至終都回響著《命運交響曲》低沉、悲壯的聲音。同學們在這偉大樂曲的氛圍中去感受、揣摩音樂家的不屈意志、高尚情操。課后,很多同學紛紛找我交流,說自己通過這一堂課感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四、精簡教學目標
箭無虛發的前提就是有的放矢。語文課堂的“的”就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靈魂,一切課堂活動都應圍繞這個“靈魂”。可是語文課堂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靈魂”太多、太空,使學生手忙腳亂,無所適從。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每次都只向學生出示一個學習目標,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時強調這個目標,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學習中就會自覺地向這個目標靠攏,為完成這個目標而努力。而且,減少教學目標的設置,也給學生的心理“減負”,使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課堂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有效練習
“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真把式。”初中階段的孩子都比較貪玩,即使是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如果不及時鞏固,也會很快忘記。所以每當我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完成一個教學目標時,我都會設計一個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及時進行鞏固。比如在《春》的教學中,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學習利用多種感官對景物進行描寫。結合這個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練習題:學習本文的描寫手法,向遠方的客人介紹自己家鄉的美景。這項練習不僅及時鞏固了教學目標,而且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可謂“一箭雙雕”。
六、重視“雙基”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沒有牢固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絕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我都牢牢抓住基礎知識的鞏固,基本技能的訓練。針對個別學生的薄弱環節,課后適時地進行輔導,強化訓練,使他們的“短板”慢慢變長。
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是古今中外每個為師者的永恒目標。“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更為了給農村孩子鋪設一條光明的人生之路,我們每一位為師者都要努力不止,奮斗不息,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受學生歡迎。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龍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