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秀的校園文化是高校發展的必要基石與精神財富,其中,蘊含了一股神秘的力量——文化力。校園文化力是院校的校園文化和文化組織載體來深層推動教育、教學與文化緊密結合,以人為主體,透過人的活動而展現的規范或制約作用力。其可以細分為5個子力:凝聚力,導向力,激勵力,約束力和創新力。這種文化力一般是間接的,但卻是無孔不入的。校園電視臺作為一種新興教育媒體,對校園文化力的構建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 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力;影響
一、校園文化力的涵義及作用
隨著物質生活的多元化及豐富化,電視文化逐漸滲透至每家每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高校的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子系統,是在高校校園地理區域中、由廣大師生在教育或學習中,無意識創造的一切物質形態、精神財富及其創造形成過程的總和。2007年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發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召,并明確把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提出來,賦予了高校校園文化力建設的莊嚴的社會使命。因此大力弘揚校園文化力,是提升學校軟實力的核心,構建和諧校園的建設更是離不開校園文化力!
優秀的校園文化是高校發展的必要基石與精神財富,其中,蘊含了一股神秘的力量——文化力。文化力就像地球上的重力,雖然我們不能直觀地觀察他,但他卻可以在冥冥中孕育著學子的精神素養。在中國,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曾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首次引入“文化力量”的概念。那么校園文化力該怎么定義呢,又是怎樣影響學子的?其實,校園文化力是院校的校園文化和文化組織載體來深層推動教育、教學與文化緊密結合,以人為主體,透過人的活動而展現的規范或制約作用力。其可以細分為5個子力:凝聚力,導向力,激勵力,約束力和創新力。這種文化力一般是間接的,但卻是無孔不入的。
校園文化的真正作用是挖掘校園師生追求的學校完美境界的向往與天性,并無限放大。世界名牌大學不少,比如中國的北京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為什么他們能在現在的激烈競爭中笑傲群雄,可不是僅僅依靠自身的師資力量,更多的是沉淀在幾十年乃至幾百年歷史韻味中的文化力,正是這種文化力深深吸引著全球各地杰出的人才。俞敏洪老師為什么出自北大,因為北大有培養這種人的氣候,土壤等文化氛圍;國家主席胡錦濤又為什么出自清華,因為清華有培養這種人才的精神源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一個具有高適應性、高凝聚力的、高美譽度的學校,必定蘊含強大的校園文化力。校園文化力同時也是影響校園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個成功的學校都沉淀著他們獨有的文化底蘊,而這種底蘊都將隨著歷史的沉淀,愈加厚實,不因時代變遷而發生質變,相反,卻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完善,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我國一流名校——清華大學,其建校伊始就秉承科學救國的思想,“倡導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一批批學界泰斗在清華園里潛心治學,精育良材,形成了名師薈萃,鴻儒輝映的盛況,使其很快發展為我國的一流大學之一,填補了我國現代科技的諸多空白。
一流院校的背后,都存在他們獨有的校園文化底蘊,從而沉淀出作為院校堅強后盾的校園文化。同時,校園文化也能體現出校園綜合實力的競爭能力。當今院校的綜合實力的競爭不外乎教學風格、學習風氣、管理力度等方面,這些方面構成了競爭合力,可以由校園文化集中表現。所以,代表了全校師生的共生價值觀的校園文化,絕對是院校競爭的核心與基石。校園文化反映了院校無形的精神觀的部分,具有軟性價值;同時作為校園文化力的源泉,為校園文化力提供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校園文化與校園文化力共生共強!
二、校園文化孕育而出的校園文化力,青出于藍而更勝一籌
校園文化力源自于校園文化的孕育,同時更勝于其母體,表現了校園文化內在精髓與外在表現。一所院校沒有了校園文化力,就沒有了內在的凝聚力與外在的競爭力,很快就會被自然法則淘汰!所以校園文化的精粹,直接影響校園文化力的強弱,優秀的校園文化力能對校園文化的積累方向、速度進行有效的調控乃至校正。
作為新興教育媒體,校園電視臺旨在傳播校園文化,展現師生動態,豐富校園生活和構建和諧校園。校園電視臺之所以是一種綜合教育設施,是因為其將廣播、電視、錄像、VCD、網絡合而為一,承載學校校園自制的各種電視節目錄像的任務,集采、編、攝、錄、播(如直播、轉播、轉錄、對錄)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對校園文化力的構建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三、校園電視臺對校園文化力的積極作用
(一)凝聚力
校園電視是一個讓學生得到鍛煉的大舞臺,讓學生擁有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因為老師主要是負責管理,學生則自己負責具體素材與節目制作,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探索、捕捉、挖掘、制作。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素質不斷提高,還可以制作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等多方面的豐富的電視節目,各種主播、攝影師、編輯、記者、通訊員等人才都可以在這里得到培養,在這里,他們不但學會團隊協作,更能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而且能養成良好的個人工作習慣,這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都有很大的幫助!
校園電視臺是最貼近師生的媒體,它能夠反映師生的生活,提出公共關注的話題,折射學生心理的成長。學生如果參與校園內的活動,并且由校園電視臺播出總結,能夠增加學生的自豪感,激發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的熱情,使得同學們樂于共同分享,也使學生對學校感覺更加親近!
校園電視臺播放學校的宣傳片,可以增強學生愛校情結,增強學生群體的凝聚力。校園電視臺能夠直觀的把聲、像信息廣播給廣大師生,故其無疑是傳承校園文化最好的載體。杰出的校友、知名的大師、飽滿的校園精神環境會使在校的師生產生一種歸屬感、自豪感、責任感。這種凝聚力和親和力不僅會消除因人際關系的復雜性而造成的沖突,而且會使得師生之間的親和力更強,人際關系融洽,溝通及時,矛盾和沖突減少,合作意愿強,彼此的工作學習配合度高,合作更緊密。
(二)導向力
1.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審美觀
學生對社會和人生進行初步接觸和模仿的時期是在中學時代,中學生對于萬變的社會現象,缺乏應對能力和實踐經驗,校園和社會人士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及引導!
美感是與生命、與人生緊密相聯的直接的經驗,它是瞬間的直覺,在瞬間的直覺中創造一個意象世界,從而照亮一個本然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對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自身行為、辨別美丑、識別善惡的能力具有深遠的現實教育意義。影像語音包含了十分豐富的內涵,而其擴展更包羅萬象。通過影響的語言特征,特別是各類優秀的特征鮮明的作品的賞析,可以使學生們接受藝術家心靈的情愫和文化藝術的熏陶,增加學生們的想象力。如長夜劃過一道流星,學生在內心享受影視帶來的震撼與美的享受,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就連德國的著名作家兼美學家席勒也指出:道德的人只能從審美的人發展而來,不能由自然狀態中產生。這說明審美鑒賞能力的強化可以提高學生藝術修養與思想情操。處于青春時期的學生領悟新生事物的能力最強,一旦領悟美,便會在學生間形成良好的教學秩序與積極向上的風貌。樹立高尚情操、培養美好情感應該由“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來完成,欲速則不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化心靈,這確實是一項艱苦卓絕的工程!
2.引導學生學習交流
可利用校園電視臺開展電視講座,如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心理輔導。此外,亦可邀請權威人士或者學長學姐走進演播室,針對不同的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解答學生的疑惑。
3.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培養學生主動接受信息的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處于一種信息消費的尷尬狀態。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是在這時候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們有必要了解瞬息萬變的社會與世界。在現今充溢著信息的時代要主動學會積極接受信息,并能夠理性篩選,合理地應用信息。雖然目前互聯網的信息量絕對是世界第一的,但是其信息混雜,大學生們很難保證可以接受吸收到客觀的信息。但是校園電視媒體就彌補了這種不足。在規定的時間播放有效的時事新聞,可以幫助學生客觀地了解時事,認識世界,拓寬視野,使學生的關注點跳出校園,擴展到全國乃至世界。往往眼界廣大之人成就都很大,眼界決定境界。所以讓學生接受多元信息,從早開始培養捕捉信息的習慣,有助于提高自身競爭力,使學生具有現代意識與開放心態。
(三)激勵力
引導大學生端正人生態度,明確人生目標,實現人生價值。新時期大學生應該選擇正確的人生價值目標,提高自身素養。而校園電視臺則可以通過宣傳黨的指導路線方針,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宣傳榜樣人物的先進事跡,整合有利于大學生人生觀的因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的人生價值選擇,并且創造有利于大學生人生觀發展的校園文化環境。
(四)約束力
1.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安全意識
法制,安全是維護校園正常運行的基石。平時老師開班會強調,上課也強調,但是收效甚微。寢室火災、誤入傳銷組織等惡性事件在高校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就是長期以來,學校只注重形式教育,空洞說教,集中灌輸,只是被動,沒有啟發與引導,學生實踐少,難以把安全教育具體化、形象化,學生感覺枯燥無味,自然不感興趣,而使教育低效,學生品德素質不全面的發展。但是通過校園電視媒體就可以優化教育,更新手段,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滲透,變傳統形式教育為現代現實教育,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2.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
校園電視媒體的存在,既可以活躍校園文化,又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還經常有出乎意料的收獲。比如拍攝校園內不和諧的人與事,重點播出,得到同學們的關注后,不良習慣與行為就會得到很大改善。
3.開發創新力
創新是世界進步的源動力,是事物進化的因素,自然對高校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現今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不斷引發創新浪潮,科技成果轉化與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現今第一生產力的科技越來越重要,自主創新已然成為高校發展的決定力量。加強自主創新已成為高校發展的戰略基點。而校內電視臺則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各種創新的案例,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可以在這里得到發揮、交流。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更能做到不拘陳規,敢為人先,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思維,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善于思考,勇于開拓,不斷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努力從事探索活動,培養創新精神,為將來在祖國各個建設崗位上發揮骨干作用做好準備。
著名教育家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拉罕·弗萊斯克納曾說過:提高大學院校水準方面的大學精神力,是通過歷史積累并沉淀的,代表著學校生命力與感召力,如哈佛的“信仰、專注、自信”,北大的“科學,民主”等等。一旦形成一種積極校園文化體系和模式,便會在較長一段時期內發揮其積極作用!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校園電視臺這一特殊角色,在文化力體系和模式形成過程中正日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晶.校園電視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新途徑[J].教學研究, 2011年第17期
[2]張志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力構建初探[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6
[3]羅鋒.淺談如何更好地發揮校園電視臺資源優勢[J].文理導航, 2010,8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