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其對于培養(yǎng)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職業(yè)教育界與勞動界的專家所推崇。行為導向教學法注重“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
【關鍵詞】行為導向;項目任務;能力
行為導向,又為實踐導向,或者行動導向。傳統(tǒng)的教學以教師的教學行為為主,而行為導向教學以學生的學習行為為主。教學過程中,從教學行為為主向學習行為為主進行轉變。行為導向教學強調學習行為,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學中學生不但分析、想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得到提高,工作責任心、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都能得到加強。
一、行為導向教學的基本特點
1.學生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
教學中的所有需要學生解決的實際問題,由學生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學生在討論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使實際問題最終獲得解決。解決問題的過程,既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也是他們獲得經驗的過程。
2.學生學習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參與了實際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這樣學生既了解總體,又清楚每一具體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
3.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得以提高
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緣于積極的參與。一方面是內在的,好奇、求知欲、興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師的鼓勵,學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悅等等。
4.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
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成為一個咨詢者或者指導者,從教學過程的主要承擔者淡出,但這并不影響教師作用的發(fā)揮。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在烹飪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應用
1.項目任務制定,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項目教學中,教師對項目的選取要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知識的寄存性。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智力與心理發(fā)展水平,知識點難易適中,以學生能當堂理解消化為易。項目設置由易到難,為學生經驗積累、技能水平的提高創(chuàng)造條件,強調項目的實用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項目選取時,要注意所選取的項目與未來職業(yè)崗位群的對應關系,突出項目操作本身的趣味性、藝術性,明確項目質量標準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重視師生互動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項目任務的布置,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制定項目實施計劃書,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學生根據(jù)項目任務的內容,分小組進行相互討論,確定完成項目任務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小組之間可以相互討論,教師進行適時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分析問題時遇到困難,應盡量讓其獨立解決,必要時可使用一些參考資料,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整個過程是師生共同行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由被動地聽,轉變?yōu)橹鲃拥貙W,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編制好的項目計劃書能否具體實施,須由教師論證,對項目設計合理的方案,教師應予以肯定和鼓勵,并簽發(fā)“菜肴加工任務審批單”,鼓勵學生合作完成。
3.項目任務實施,培養(yǎng)學生判斷能力、問題處理能力及協(xié)作能力
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憑“菜肴加工任務審批單”,到原料室領取加工項目原料,按設計方案操作。項目實施階段是師生的共同行為,學生是主體,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成功中體驗自尊和自信。這一階段要求學生最大限度地獨立完成,當出現(xiàn)困難時可以進行相互討論或向指導教師請教,當學生在菜品完成后,教師應對學生的實施過程、勞動紀律和安全情況等進行小結,對學生的實際加工時間和操作工序存在的問題,也應進行記錄并給予指導。在項目學習過程中,部分實習項目學生獨自不能完成,需要學生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共同完成。此時組織學生生產操作的形式模仿企業(yè)管理中的“分級管理方法”,將班級分為若干個項目小組,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又可叫“領班”),由“領班”負責組織小組成員討論項目要求,落實項目分工并實施,形成教師、領班、小組成員的三級管理體制。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學生既分工又合作,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與團隊協(xié)作精神。小組成員人數(shù)不宜過多或過少,一般不超過6人,分組時充分考慮到小組內部學生之間各種能力的差異性及特長,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有利于學生的相互學習和提高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
4.項目任務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評價能力
項目評價是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評估,其中包括學生實際操作的菜肴成品質量,也包括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動手能力及參與度等方面。學習評價中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形式。評價過程中,注重學生操作過程性評價,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興趣、體驗成功,培養(yǎng)其熱愛專業(yè)、敢于創(chuàng)新、樂于實踐的素質;通過學習評價,不僅可以檢查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還能增強項目小組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建立學生學習記憶卡,由小組學生和教師分別評價,各占分值的40%和60% ,每一次評價匯總在一起,得出該同學的最后得分。在對學生菜品的質量檢查時,采用自查與互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對照菜肴質量標準,對自己的“成品”進行質量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提出改進方案,并對自己的“成品”進行修正改良,然后教師對修正方案和改良“成品”作出評價(主要以鼓勵為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中職烹飪教學通過行為導向式學習,學生體驗到了創(chuàng)新的樂趣。在以學生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中,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教學具有整體性,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具有連續(xù)性。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yè)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葉昌元,馬建平.行為導向型教學法[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2002
[3]苑敏、蘇英志.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專業(yè)課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08(3)
[4]王軍.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在高職教育中的模式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9(9)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