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職業學校的現狀出發,來分析養成性教育的重要性。從習慣的概念界定和形成的原因來分析養成性教育是什么,最后結合具體實際,認為實施養成性教育的五條途徑為:營造氛圍,凈化環境;明確要求,建立規范;嚴格訓練,反復矯正;榜樣示范,及時激勵;引導思考,指導自控。
【關鍵詞】養成性教育;習慣;途徑
2005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及國務院發布的《加大職業教育的發展決定》等文件和會議的相繼出臺,給職業學校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而德育工作則是職業學校中各項工作之重。針對職業學校學生與普通高中學生不同的特點,如何對他們進行養成性教育?本文就職業學校學生養成性教育作一探究。
一、職業學校學生現狀
(一)多數職業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不好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學而優則仕”,許多家長和學生對職業學校并不感興趣。職業學校招生很有難度,初中主要以升入普高為重要指標來評估,因此初中學校就讓升學無望的學生上職業學校。這些學生文化課很差,批評、指責聲充斥著他們的生活,因此叛逆心理相當嚴重,各項勞動、生活習慣都不良好。
(二)職業學校部分學生自律性差
雖然職業學校現在加大技能培養和訓練,但政府對職教經費投資并不充裕,實習活動的場地和儀器設備十分有限。文化課教學相對普通高中來說又相對輕松。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就覺著空檔時間很大,精力過剩,好奇心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自我約束的能力比較差。
二、習慣的概念和形成
有人認為行為習慣包括:道德和文明禮貌習慣、學習和思維習慣以及生活和勞動習慣。
(一)習慣是個人與環境、行為相互影響的結果。
在心理學界,有一種看法認為:行為、環境、個人內在諸因素三者相互影響、交互決定,構成一種三角互動關系。從這一觀點出發,要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可以等待“習以為常”,也不可以“習焉不察”,更不能“習是成非”。而應該能動地以社會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訓練,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習慣是動力定型。任何習慣的形成,都是在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的
習慣形成的過程人們通常分成三個層次,最低層次就是不自覺階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斷強化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就形成了習慣。那就是第二個層次了,第二個層次也是經過反反復復,多次重復以后,這種行為習慣被破壞以后,就內部調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個層次就是自動化,達到類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動化以后,也不需要監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為習慣。例如,我校06年3月1日開始至今對住校生實行封閉式管理,對學生的教育就是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原來每天學生放學時,由學校中層干部、學生會干部查胸卡,然后由學校團委給各班團支書開動員會,讓各班學生干部參與管理,由每班學生輪流值周檢查胸卡,排放自行車。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學生現在自覺養成排放自行車,自覺地在校內就餐,拒絕午休時間上網,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主要有以下途徑
第一,營造氛圍,凈化環境。學生的周邊環境和成長氛圍是學生形成習慣的重要因素和條件。我校從1998年就開展了“四JING”活動。即敬、靜、凈、競。敬是道德習慣的教育;凈是勞動衛生習慣的教育;靜、競則是學習思維習慣方面的教育。重視學生禮儀方面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習慣的教育,校園內“你好、再見、謝謝……”聲音不斷。“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
第二,明確要求,建立規范。職業學校要讓學生知道在做人、學習和健體方面應有的良好習慣是什么樣的行為方式,是怎樣養成的。培養習慣,關鍵是教師怎樣引導,對學生形成良好習慣提出什么樣的要求和如何提出要求,以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和方法,給學生一個可操作、可評價的具體規范。我校學生主要遵守的是《電子信息學校學生手冊》、《中學生在校一日常規》等各項規章制度,每次開學之初,學生科就安排班主任以班會形式組織學習以上制度;并以班會、年級大會為主要形式進行安全、法制教育。
第三,嚴格訓練,反復矯正。良好行為習慣規范確立以后,重要的是訓練。良好的習慣和不良的習慣都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在反復行為中建立起條件反射機制的結果。例如,我校規定學生在校期間不允許抽煙。學生也并不都是照章辦事,有躲在廁所抽煙的,學校一經發現就全校通報批評。現在校園內抽煙現象已經基本杜絕。
第四,榜樣示范,及時激勵。良好習慣的形成需要示范和激勵。我校利用黑板報、學校簡報、青春校報、校園之聲廣播站等多種渠道對表現優異的集體、個人進行表揚,樹正氣、揚正氣。 2011年11月,學校團委響應安陽職業技術學院號召,組織全校學生學習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張菊平與病魔抗爭、自強不息,在逆境中戰勝困難的精神。
第五,引導思考,指導自控。職業學校學生的習慣正處于養成過程中,班主任、教師要充分調動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經常進行反思,思考自己有了哪些良好習慣,還存在或又出現什么不良習慣,使學生在反思中自我感悟和覺醒,主動地學習和養成良好習慣。
養成性教育只有在學校的具體情境中,因人施教,持之以恒,不斷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才能發揮其恒久的魅力,培養出新時期德才兼備的高技能人才,更深層次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創辦讓人民滿意的優質職業教育。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市電子信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