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塑料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塑料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帶來相當大的煩惱。本文簡述填埋法降解塑料的利用及方法。
【關鍵詞】 填埋法;塑料降解;廢物利用
一、塑料垃圾排棄的現狀及處理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花樣繁多的塑料制品已滲入到當今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它既為人類生活提供了方便,成為了人類生活的必需品,又為人類社會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目前我國固體塑料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中,填埋處理占處置總量的90%以上。運用現代化科技、現代管理方法發展填埋作業技術,不斷地進行高位填埋技術的探索和研究。
填埋技術作為塑料生活垃圾的傳統和最終處理方法,也是垃圾處理的最終程序。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流程處理垃圾,最終都要采用填埋作為處理手段,如焚燒最終要產生灰渣,堆肥僅可以處理可生物分解的有機物,都有無法處理的廢物產生,都要用填埋來解決其最終出路。所以,垃圾填埋是垃圾處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此,填埋也被稱為最終處置或填埋處置。
目前,我國采用的填埋構造基本是厭氧填埋。這種填埋構造與準好氧填埋的主要設計差別是滲濾液收集排出系統的差異。前者要求密封,不允許空氣進入,因而滲濾液集排水系統出水口有水封,而且也不考慮排水管道的空氣流動空間;后者正好相反,出水口不能封住,要保證空氣進入,而且管道上部要保證空氣流動的空間。準好氧衛生填埋可以保證在填埋場內部存在一定的好氧區域,特別是在滲濾液集排水管和排氣管周圍存在好氧區域,以使滲濾液可以得到處理和加快填埋場內部垃圾的分解穩定速度。
二、塑料垃圾塊體填埋法的好處
塑料垃圾塊體填埋法是將垃圾壓塊體分區分類堆砌填埋處理處置方法的簡稱。這種方法是先將經過分選回收后剩下的城市生活垃圾廢棄物分類粉碎、脫水、消毒與粘土攪拌,然后壓縮成帶有氣、液溢出孔的垃圾塊體,集中運往垃圾填埋場,并將不同屬性的垃圾塊體,分區分層予以堆砌填埋。它集回收、堆肥、焚燒、填埋為一體,是一種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垃圾綜合處理方法。如通過粉碎、脫水、壓成塊體后的廚余垃圾,既可用作堆肥,也可作為燃料焚燒發電,也可直接予以填埋。和現有方法比較,垃圾塊體填埋法有如下“六化”的特點:(1) 以社區為單元的垃圾源頭分類投放、收集和預處理,使垃圾分類化;(2) 有用物資的回收利用,使垃圾最大限度的資源化;(3) 經過粉碎、脫水、壓縮打包使垃圾最大限度地減量化;(4) 經過消毒、分類堆砌有助于垃圾填埋場地的分類管理和安全監控,使垃圾處理基本無害化;(5) 回收、堆肥、焚燒、填埋為一體,使垃圾處理綜合化;(6) 填埋場復墾與開發利用,使垃圾處理環保化。
三、塑料垃圾塊體的制作與要求
按照垃圾塊體分類堆砌填埋處置法的工藝流程,這種填埋方法要經過以下四步操作:
(1) 垃圾的分類粉碎:先將經過集中分選,取出可再生利用之物后剩下的廢棄之物,按其混雜的物質成分分成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兩類,然后分別將其置于專用的粉碎機中,粉碎成直徑≤2cm的粉碎物,以利于垃圾的減容、脫水、消毒與粘結、壓縮打包。
(2) 垃圾粉粹物的脫水、消毒:采用擠壓脫水的方法,將兩種不同類型的垃圾粉碎物分別予以脫水處理,使其含水量<30%,然后再在脫水后的有機物類垃圾粉碎物和無機物類垃圾粉碎物中,分別加入相當總量5%~8%的熱石灰拌勻,對其進行消毒處理,以便防止蚊蠅老鼠的滋生、繁殖和減少垃圾的危害與二次污染。
(3) 消毒處理后的垃圾粉碎物膠結并壓縮成塊體:在通過消毒處理后的垃圾粉碎物中,加入相當總量5%-10%的粘土并攪拌均勻,然后將其置于壓縮打包裝置中,壓縮成帶有1~3個上下貫通的氣、液排出孔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塊體,氣、液排出孔的值800~1 800kg/m3。這樣做,一是為了減少垃圾的體積,便于貯運和堆砌掩埋,二是為了有利于滲瀝液和塊體中易燃易炸氣體的排放與收集處理和利用。
(4) 垃圾壓縮塊體的堆砌填埋:即將運至填埋場的垃圾壓縮塊體,按其不同的種類,分區分層分別堆砌在經過防滲處理并按網格狀方式設置了氣、液集中收集系統的填埋場的不同區段,直至達到預定的設計標高后,鋪上50~120cm的粘土予以封場,以備日后復墾與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吳玉岸,董鎖成.當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現狀與展望[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1,114(1)
[2]姚海林,吳文,劉峻明等.城鎮生活垃圾的消納處理方法及其利弊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22(10)
[3]吳文,馮其林,楊春和. 城市垃圾處理與礦山復墾新技術[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4]畢振明,高忠愛等.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海南省五指山市瓊州學院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