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考英語中,閱讀理解是高考考查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點之一。但從目前總的教學情況看,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閱讀能力不僅受自身語言因素的影響,其中還受閱讀方法、自身文化背景知識以及知識結構等的影響,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目前高考中對閱讀理解能力的測試要求越來越高,占的分值比例也逐漸增大,難度也在相對的提高,因此,培養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成為了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從整體上看,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的目標有兩個:其一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二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收獲新的語言知識,全面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筆者認為,要達到這兩個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加強閱讀中的語法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法是貫穿其中的脈絡,沒有語法語言就無法有效的表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應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從語法結構的角度去理解文章。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語法薄弱是制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難題。事實上,學生們在中學階段就已經把基本的語法知識學完了,但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仍舊無法掌握這些語法知識。這就大大影響了他們的閱讀準確率。例如,有些學生的語法基礎相對薄弱,不能準確的掌握固定的語法規則和句型結構,這就會大大的影響到他們對文章整個句子的理解。
我們來看一個句子: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ns,not only what you think,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NMET2000,C)。這個句子表面看起來語法結構是相當復雜的,還包括了有破折號,破折號之后則引出一個補充說明的句子。在這樣的句子結構中,如果我們能夠掌握相應的語法知識,就很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第一步,先抓關鍵詞not only…but also what,and what。
第二步,對句子進行仔細分析,可知it為形式主語,真實主語是三個主語從句,由not only…but also和and連接。
第三步,繼續分析發現第二個主語從句中帶有賓語從句,第三個主語從句中,也帶有賓語從句,同時賓語從句又帶賓語從句。
最后分析得出整句的大意:決定性的思考就像打撲克,不僅你所思考的是要緊的,而且你認為其他人所考慮的問題,和你思考其他人認為你所考慮的問題也常常是要緊的。盡管,這些年來語法分值在英語總分中相對地有所減少,但是從掌握語言的角度看,語法是無處不在的,學生只有重視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在閱讀中理解文章。
二、注重閱讀過程中的詞匯教學和段落大意的翻譯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材料,掌握詞匯,才能掌握語言的本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必須要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詞匯量,才能引導學生更全面的理解文章。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依然需要融入相應的詞匯教學,讓學生在閱讀中學詞匯,在學詞匯中閱讀。
下面以《The universal language》(高二英語牛津版)一段為例:“In comparison, Western opera puts greater emphasis on music and design,conveying a story through singing and dancing. Dialogue is expressed through songs.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opera use music to express themes like love,betrayal and hope.”
首先了解段落大意:相比之下,西方歌劇更加強調它的音律和設計, 通過唱歌和跳舞從而傳達出某個故事,通過對話來表達歌曲。中西戲劇都是用音樂表達一些主題,像愛、背叛以及希望等。
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再對句子結構進行分析,此時,就可以融入詞匯教學,如第一句就用到了“conveying…”這個詞匯本身,強調的是現在進行時表狀,學生在掌握這個單詞的同時,也就是掌握了句子的時態。同時,在最后從“use sth to do sth”的短語中,可以得出中西戲劇都是用音樂表達一些主題像愛、背叛以及希望等。通過對一段文字一句一句的分析,學生就可以從重點詞匯中,掌握文章的中心內容,這樣在進行做題時就會準確把握文章作者的意圖。
三、注重句子中詞匯的特定意義
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會發現各種生詞和歧義詞,如果不能準確的翻譯這些詞義,那就可能無法準確理解文章的真正意義。
而有些教師片面追求閱讀時的整體理解,對詞匯教學有所忽視,在閱讀教學中對有關詞匯只是一帶而過,只是解釋詞匯的一般意義,忽略了詞匯在語篇中的特定含義。事實上,不同的詞匯在特定語境中有特定的意義,即便是對一個詞或對一個短語的錯誤理解,都可能會導致對一個段落甚至通篇文章理解的偏差。例如:blue本意是“藍色”的意思,但“It is a blue day”這個句子意義是“倒霉的一天”。“He is in a blue mood.” 意思是說他“情緒低落”。而“John arrived out of the blue.”則是“約翰出人意料的來了”之意。所以,有些詞的用法是此一時也彼一時,要靠一定的語境來確定。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詞匯量,教師還要授之以“漁”,讓學生懂得如何舉一反三,通過對比和聯系,掌握閱讀理解材料中上下文的銜接關系,在分析文章內容的同時,綜合語法分析、句子結構分析和單詞記憶等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做題的效率,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才會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杜學曾,英語閱讀的方法與技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2]胡春洞,戴忠信.英語閱讀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
[3]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