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的高中地理課堂仍然受傳統的教學思維所束縛,個別教師仍然扮演著“傳道授業”的角色,未能很好地通過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里所提及的“問題意識”,即在認知過程中對于一些未解決的問題萌生探究的心理,進而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一種心理品質;提倡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讓課堂學習更多的成為學生發現、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現狀;課堂教學;問題意識;設疑激趣。
明代學者陳獻章在其著作《論學書》中提到:“前輩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這說明,要做好學問,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存疑惑,從而呈現出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情形,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圍繞高中地理課堂開展問題式教學“三步走”進行論述,以下將詳細分析如何通過巧設疑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設計問題式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高中地理課堂的導入環節,是課堂的“前奏”,這好比運動員在比賽前的“準備活動”、交響樂曲的“引子”、一出戲劇的“序幕”一樣,具有集中學生注意力、醞釀學生感情、引入課堂教學情境的作用。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這樣才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心弦,立疑激趣,激發認知需要,形成學習期待,促進學生學習情緒高漲與問題意識的萌發。以下將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區域可持續發展》第三節“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以田納西河流域為例”作為分析:
[新課導入]首先,教師可以下載好關于全國各地特大洪災的視頻,通過視覺與聽覺上的感知來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初步意識到洪水的危害性。
[巧設疑問]正所謂洪水如猛獸,從大禹治水以來,洪水一直是威脅著我們生活的一種自然災害,那么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大家一起來想想,有沒有什么有效的措施來減輕這種自然災難呢?
[活動設計]為了增加問題的情景化,教師可以采用現場采訪的方法,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探究中來,此外還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激發求知欲,并培養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出課題。
二、設計問題式課堂活動,增強活動的教學功能
下面將以“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作為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教師指導活動:包括流域內的自然地理條件和人文狀況。)
①多媒體展示:“美國流域圖”,說明田納西河流域所處位置,然后再導入“田納西河地形圖”,分析田納西河上中下游的地形類型,并總結田納西河的地形特點、氣候特征以及對河流水文條件的影響。
②設計問題探究活動:由于流域內的人為破壞嚴重導致生態惡化,洪澇頻發。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得因地制宜,從該地區的優勢入手,取長補短。那么,如何進行具體的洪水治理工作呢?如果你是該工作的負責人,你會怎么開始工作?學生紛紛進行談論,老師再展示治理方案及流程方法,如下圖所示:
然后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進行分組合作,回答以下問題:
(1)流域治理的第一步工作是什么?
(2)該流域的核心工作又是什么?
(3)田納西河流域在工業、農業、旅游業發展方面分別有什么特點?
(4)在環境保護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三、設計啟發式課后作業,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學好地理知識,不僅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地理,更是為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發揮地理教學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問題式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具有實踐性問題的作業設計,來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來提升個人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比如說在“地形對交通線路的影響”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交通情況,提出以下的課后作業問題:
(1) 我市的地形分布有何特點?
(2) 交通分布與地形有什么關系?
(3) 交通布局與人口密度有什么關系?
學生要解決此問題,必須要對本地的地理情況和交通布局有清晰的了解,這就促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并積極根據教師的提示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在上述基礎之上,教師緊接著提出:你認為如何才能緩解我市的交通壓力?請結合上述討論結果,提出你的見解,并說明理由。
在這個問題的驅使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一些社會信息,總結出諸如實行單雙出行制、對主要路段實施交通管制,如設置單行線、嚴格控制機動車數量、改進交通網絡等等一系列的措施。而學生在思考得出這些措施的同時,也為本地區的交通問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充分體現了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問題教學的功能,通過問題的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意識,將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林培英,高中地理課堂提問—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及案例透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劉云,高中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幾點新做法[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03期
[3]劉永明,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變化”[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東陽市巍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