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生態猶如一個生態瓶,是一個通過精密計算的微弱合度的平衡,或者說就是一種計劃教育,龐大的教育生態,在計劃的指導下貌似強烈的跳動也掩飾不了其失去獨立之精神。計劃教育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它表面上的有序,按部就班,如單擺的諧振,分毫不差的精確,卻是一種單調的旋律。生態瓶的創造性是微弱的,單擺有旋律的變化其實已經失去了變化的動力,固定的變化是一種保守的勢力。
【關鍵詞】教育生態;有序;操縱
計劃、制度、標準、綱要、規范等正在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制約著教師的專業成長的速度和質量。它的預設性一方面帶給教師有目的的勤奮,另一方面使教師喪失了創造性的沖動。計劃、制度、標準、綱要、規范等都是有序的特征,有序曾經是高效的象征,混亂自然就是低效的代名詞??墒怯行蛞彩沁^猶不及。過度的有序,事實上已成為制約成長的枷鎖,因為它必然會導致教師群體過于依賴有序的計劃,而失去對創造的迷戀。高度的有序需要花費巨大的能量,且會失去意外的生成。教師群體正在失去生成的氣息,每天生活在有序的制約下,勤奮的表面掩飾不了精神世界的蒼白。
新課程改革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計劃的制約,給教師更多自由的空間,或者說就是在創造一種獨立精神的“混亂”,可是它的留白并沒有多少被現實教育所接受,正因為如此,新課改依然任重道遠,教育在高度的有序中正在浪費教育的本質。正如《完美的混亂》中所說:“我們周圍世界的混亂是不可避免的,當我們試圖保持自身以外的體系的整潔有序時,實際是在高度隨機的外部世界與低度隨機的內部世界之間筑起了一道屏障。這道屏障在成功阻擋混亂進入我們周圍世界的同時,許多可能帶來成功的關鍵外界因素也同時被拒在門外?!薄拔一靵y,我高效!”可是教育中留給混亂的空間很小,甚至是作為一個貶義詞而受到排斥,“混亂的教育”就是低效的教育,“混亂的老師”就是低質的老師。
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拯救了無數的病人,可是有幾人知道弗萊明發現青霉素就是在混亂的實驗室中。至今在圣瑪麗醫院還依然保存著弗萊明的實驗室,已八十多年,如果沒有參觀過弗萊明的實驗室,在頭腦中構思出的肯定就是整潔的實驗室,里面一塵不染,可事實上非常凌亂。弗萊明的機遇就是在這個混亂的實驗室中獲得的,一次當他度假回來,欲整理實驗室時,發現有一團不規則的圓形生物侵入了培養皿,它使得周圍的葡萄球菌都無法生長,這個意外的發現,使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弗萊明對混亂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一直深信不疑,正如其它科學家邀請他參觀整潔的實驗室時,一位科學家問他:“在這樣的環境中,您又將有如何驚人的發現呢?”弗萊明回答:“至少不可能發現青霉素!”
混亂中發現青霉素,可是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混亂,那會是怎么樣的結果呢?不務正業,這是肯定的頭冠。校園、教師甚至是辦公室,都在追求一種刻意的整潔,學校和教師每天都要花費相當大的精力去維持這種狀態,這難道不也是一種浪費嗎?學校和教師,一方面被有序性的計劃制約著,另一方面被各種要求束縛著,走進校園,就是被動工作的開始,而不是視它為富有創造性的樂園。教育的靈魂正在被計劃的高度有序鉗制著,教育的靈魂本應在于教育中的每個人都具有創造的意識和沖動,而不是克隆,可是計劃的本質就是克隆的變式,教育中的人正在演化成為“克隆人”,微弱的突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自然生態的混亂是造成變異的源泉,它使生物豐富度大增。可是教育生態的有序在放棄這種變異的可能,而教育的創造性源于這種變異的能力,計劃對變異的管制已經使教育顯得刻板而盲目。對自由的口號,又往往是“光打雷不下雨”,自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混亂,可是在教師群體性意識中,普遍認為口號只是說說而已,等真的出現教育的實質性改革時,教師群體性意識缺失,會成為改革的最大絆腳石,因為已經有了“狼來了”的欺騙,當真的來臨時也不會相信。
計劃、制度、標準、綱要、規范等有序性概念,本應該是為教育服務的,而不是囚禁教育手腳的,它們應該成為教師舞起教育時的袖帶,而不是枷鎖,可它們偏偏成為了后者。高度的有序性,必然產生這樣那樣的規律,而規律性的變化事實上是漏洞百出的。它很容易被某些居心不良的人掌控,使其獲得最大的利益,而受傷的是教育及其學生。應試教育之所以如此強大,原因就在于此,它高度的規律性,具有足夠的能力去攻擊一切欲滅絕其存在的力量。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混亂,此混亂的力量還不足以抵抗應試教育的有序性,一些利益群體緊握住有序性的法寶依然在操縱著教育。許多教師也是此利益鏈中的獲益者,特別是一些名聲顯耀的應試教育的名師,是不會輕易放棄有序為其帶來的利益,因他們的聲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教育,一旦出現素質教育的“混亂”,他們將一無是處,這種畸形的教師專業發展,對于教育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何況這種災難還帶著勝利者的皇冠,有幾人能撼動它呢?
亞伯拉罕森說:“混亂雖不是一種無堅不摧的武器,但在反擊時的確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視?!睉嚱逃挠行蛐砸呀涀聣殉蔀檎嬲幕靵y,而不是“我混亂,我高效”中正義力量的混亂,這里只有規則,沒有創意,只有劃一,沒有風韻,只有數據,沒有關懷。它用有序麻痹教育的靈魂,它用整潔抹殺學生的色彩,它用計劃性的主題欺騙教育良知,它用不務正業的威脅打擊個性的創造。雖然總有它勝利的信息,卻永遠激發不了學生真正的興趣,它跑題的時候很多,可是各種惡劣的考核為它保駕護航,它跑離的路也就成為了一條正確的路。
有序的制約,是應試教育的幕后操縱手,它讓教師個體貌似有序,帶來了教師群體性的失察,它并不會給教育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而是如病毒一樣侵入教師的良知,導致每個教師都相信自己做的是對的,而事實上都已經成為了應試教育的幫兇,當每個教師都無意識地陷入其中,還拿什么拯救我們的教育?教育良知雖然現在還顯得有點孱弱,但相信有一天它必然會長成參天大樹,庇護教育。我們不愿看到隨處可見的應試教育的有序,我們期盼著素質教育的“混亂”!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牌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