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課堂導向性提問,能充分發揮引領、調控和激活功能,使學生思有目標,想有方向,學有方法,答有條理;使教師問有指向,教有主導,導有成效;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維培養、能力提高的主陣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筆者靈活地運用探問、轉問、追問、反問策略,有目的地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路如花般綻放,使歷史教學充滿無窮魅力。
【關鍵詞】導向性提問;探問;轉問;追問;反問
有效的課堂導向性提問,能充分發揮引領、調控和激活功能,使學生思有目標,想有方向,學有方法,答有條理;使教師問有指向,教有主導,導有成效;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維培養、能力提高的主陣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筆者靈活地運用探問、轉問、追問、反問策略,有目的的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路如花般綻放,使歷史教學充滿無窮魅力。
一、探問,“柳暗花明又一村”
歷史教學中,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教師發現他的思路仍然模糊、膚淺、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就向他繼續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引導他對原來的問題作更進一步的思考,從而實現更準確、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從而使他從“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例如,學習“甲午中日戰爭”,我讓一學生思考后回答:“《馬關條約》簽訂后,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為什么大大加深了?”但是,該生支支吾吾地回答不出。我改變策略,依次設置如下問題:《馬關條約》中賠款數額有何變化?開放的通商口岸及內河新航線較其他條約開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變化?口岸地理位置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允許外國開設工廠的規定反映了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最后教師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確:《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葉圣陶先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探問是一種有效的誘導方式,運用得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轉問,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轉問指提問的對象由學生甲轉向學生乙。當學生甲的回答不準確或不完整時,教師轉問學生乙或其他學生,通過他們的改正、補充,使學生甲原有的回答更準確更全面。我通常運用“誰會回答這個問題”“某某還有什么補充”“你對這句話有更深的理解嗎?”等這些語句進行引導。轉問對象不單單是一個或少數幾個學生,也可以是全體學生,這樣可以引發更多學生的共同討論,使學生們的思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我自己也可趁機思考,以獲得更好更圓滿的解決方案。通過轉問全體學生,使學生們全面認識了中國一直非常落后的原因。當然這里還運用了追問策略。
三、追問,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如果說轉問是橫向式的,那么追問就是縱向式的。所謂追問就是對學生的回答追根究底。追問的方式往往是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通過系列問題進行縱向深入式地引導,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如《鴉片戰爭》,我設問: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什么?一學生回答:鴉片。顯然,“鴉片是鴉片戰爭的導火線”的回答是不正確的,表明該生對此問題的理解比較模糊。為使該生清楚把握,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通過不斷追問,使學生的思路逐漸明晰。
追問的對象可以是一個學生,也可以是一群學生。如在前一個班級里教學《戊戌政變》時,我直接提問學生:“戊戌變法為何失敗?”學生們都說到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力量的強大,但不能說出“沒有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等方面的原因,結果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經過認真反思與總結,到另一班級教學時我改變了思路,我充分利用譚嗣同的絕命詩來做文章。我首先提出問題:“有心殺賊的‘賊’指的是誰?他們的力量如何?”學生們很快回答出。我緊接著問:是誰無力回天?為何無力回天?維新派為何不尋求人民群眾的支持呢?維新派為何沒有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經過較短時間的討論,學生們想到了: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軟弱性和妥協性,失去了群眾基礎。
四、反問,道是無“理”卻有“理”
反問表面上是無疑而問、明知故問,實際上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引起被問者及旁人的思考。在歷史教學中,恰當運用反問,發人深醒,能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回答做出重新思考與探究,使學生的思維由原先的混沌、模糊狀態豁然開朗,從而更全面地更深入地把握問題實質。教師運用反問,對學生認識上的偏差、見解上的錯誤進行委婉地否定、善意地提醒,既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鞏固自信心,又起到“強心劑”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性。可謂:反問,道是無“理”卻有“理”。歷史教學中,當學生對某些問題把握不準時,教師通過適時地反問,可以引發學生深思;學生間出現不同意見時,教師對思想沖突的一方或雙方進行反問,引導他們對知識進行梳理,通過分析、類比、歸納,最終達成共識。
【參考文獻】
[1]袁淑芬.運用探問,推進情感體驗的現狀分析與出路審視[J].小學德育,2010,(7)
[2]張云梅.追問——教師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1,(11)
[3]李會昌,潘虹,金玲嬌,汪微霞.發揮追問功能 拓展課堂空間[J].語文教學之友,2010,(8)
[4]朱能.層層追問 以史導論——高中歷史《戰后初期的國際關系》課堂實錄[J].教育科學論壇,2004,(8)
[5]張京麗.淺析歷史課堂提問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6)
[6]龔瑜.歷史教學中有關提問的一些思考.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8,(3)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