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嶄新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重中之重。那么我們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必須轉變教學觀念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場從教育思想到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深刻改革。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能推動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不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給我們的教育事業帶來損失,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導者和管理者,教師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制約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如果教師不具備素質教育意識,不具有創新精神,那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是一句空話,所以轉變教學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精神的最基本的條件,是現代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
首先,要樹立以創新精神為價值取向的人才觀和教學觀、質量觀。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社會的發展需要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人才,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是人才,普通的建設者也是人才。一個人只要能夠盡心盡責,為社會做出貢獻,他就是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面向每一個學生,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并非培養幾個拔尖人才。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創新教育,追求發展學生的獨特才能和人文本質,尊重其人格。優不優看創新應該是新的教學質量觀,而絕不能用分數高低來衡量教學質量。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機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把傳授知識的過程變成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欲望。允許學生標新立異,敢持歧見,即使是幼稚的,也要把它看成是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火花和萌芽,加以保護和引導,使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其次,要樹立新的師生觀念,真正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堅持摒棄“為師是從”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方式方法,課堂上要使學生敢于講話,大膽發言,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要善于啟發鼓勵,精于點播引導,指導學生歡樂活潑、快樂的學習和輕松的主動探索。那種口干舌燥的講解,苦口婆心的灌輸,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從根本上削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與現代教育理論格格不入的。教師要尊重、關心、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愛的教育下健康成長,相信他們人人都能學好,都能成才。這樣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不再是學生的監督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活動的參與者、生活的啟發者,進步的幫助者。
二、努力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有一個適宜的外部環境,即形成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心理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能促使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和創新能力的形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關鍵在教師要消除權威心理,冷靜地處理學生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努力縮小師生間的心理差距,教師要以百分之百的愛心去感化千分之一的差生。我們不能歧視差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風,要有民主意識,掌握教學民主的方法和策略,積極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言行,克服師生交往中的消極心理。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是有其深刻道理的。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還要積極鼓勵促進、引導生生互動,還學生一個自由思維的空間。生生通過互相傾聽、互相評價、互相反饋,其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和創新意識都會得到長足的發展。果能如此,課堂上的老師不再是一個,而是幾十個,教學的反饋渠道不再僅局限于師生,而是會形成師生、生生縱橫交錯的反饋網絡。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處于一種寬松自由、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不僅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以形成與發展,而且對學生尊重他人意見、與他人友好相處等優良品質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群體應該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群體的創新精神、教科研學術風氣、校風,都是學校教育中巨大的精神財富和不竭的教育資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肥沃土壤,是形成創新能力的廣闊天地。
三、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國外也有學者預言“未來的文盲是那些沒有自學能力的人”。兩句話給我們同一個啟示: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何等的重要,特別是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必須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學生,才能使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獨立生存、學習、發展。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一定要變老師單向傳授為學生的主題積累和主體發展,變教學生學習為教會學生學習。教師應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措施,讓學生自己尋求、體驗各種事物,憑借他們自己的感知能力,進行選擇和區分。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給學生以充足的自學時間和空間,使其個性特長能得以充分發展。例如,在學習《減數分裂》一節時,關于精子的形成過程,首先以讀書指導法,讓學生帶著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是在哪里形成的?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的名稱是什么?什么是聯會、四分體?‘減數’發生在什么時期?”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讓學生觀看精子形成過程的多媒體課件,然后再讓學生交流討論,歸納總結,課堂上老師要少講解多引導,少分析多啟發,讓學生的童心童趣盡情地展示、發揮。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追求和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