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中培養的學生將直面社會,其育人目標與普高的教育目標差距甚大,教育思想、教學模式與手段策略也就有較大差別。照本宣科重視書面的德育教學是不能適應職中教學的。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在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社會生活中不至于迷失方向,無所適從。我們在德育教學中努力探索新方法,尋找新途徑。
一、將時事政治引入德育課堂,確保德育課堂這泓水的鮮活
德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感受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了解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時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德育的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必須按規定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上予以保證。
1.收看新聞聯播成為德育的有機拓展
時事政治不是某教材編撰組織編寫的滯后的“舊聞”集錦,應該是鮮活的與時俱進的“新聞”。引入時事政治的最首要的途徑是收看新聞節目,翻看黨報黨刊。
2.課前五分鐘時事播報
每節課前五分鐘“時事播報”,學生有了收看新聞的經歷后,他們對時事更關注了,平時也會聚在一塊聊聊。我順應這一“形勢”,分組播報,學生自由組合,一般三至五人為一組,每節課讓一組走上講臺,播報一則當日或近期國內外新聞,組內的其他成員作簡要點評。“時事播報”,一方面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知識,調動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課堂教學中的時事教育滲透
(1)利用時事導入新課。在講授新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最新時事和社會新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積極性,努力實現“自主學習”,完成意義建構。
(2)直面正視“消極時事”,提升課堂價值。助人者反成受害者;令人震驚的校車事件;美國的能源之戰……源源不斷的新聞,層出不窮的現象,這些典型的消極時事,職中學生不久將會直接面對。我們必須直面正視,以廣闊的視角,多角度的逆向思維、開放式的教學理念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審視消極時事,充分認識并想方設法開發其“光明意義”,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時事學習活動
德育是一門科學,科學就得立足實踐。我們應制度性的舉行時事知識競賽,經常性的編寫時事小報,組織學生撰寫時事小論文,在綜合性實踐中,學生通過認真地收集整理時事材料,對自己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表達富有個性的觀點。
二、在政法課堂中契入網絡文化元素,保持德育課堂這泓水的清澈
網絡文化已經成為當前一種強勢文化形態,在網絡文化背景下,職中政治老師可以積極汲取網絡文化中不斷創新求變的活力因素,充分利用網絡文化的優勢,將校園網絡文化與傳統的德育課堂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從而提升德育課堂教學的社會實效。
1.以校園網為依托,創建網上德育教學基地
充分利用校園網的資源和空間,創辦德育教學專題網站,構建政治通向網絡的橋梁。通過制作一批思想性和針對性強、生動活潑的信息資源上網,針對當下職中生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力求把深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編成生動形象的計算機程序,以吸引學生主動使用。網站欄目應包括:第一,理論導航。上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論著、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文獻,以及黨的方針政策內容,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原則。第二,在線指導。主要針對職中德育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針對性的答疑,實現在線教學。第三,當代西方社會思潮評價。主要是對比介紹和評述分析現代西方社會思潮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真正樹立馬列主義的“三觀”。第四,網上論壇。主要是以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解決大學生普遍關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問題,使之把握觀點、理性思考、調適心理、正確選擇。
2.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齊抓并進,不可偏廢
傳統教學模式下,由于師生直接接觸,教師能夠對學生因材施教,找出學生道德失衡的原因。但學生不肯輕易暴露自己的缺點,所以教師無法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其次,傳統教學模式也受時間、空間以及教師水平的限制。而網絡教學可以有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些弊端。在網絡世界里,人與人的交談避免了面對面的尷尬,使人們可以隨意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網絡教學突破了時空局限,彌補了教師水平有限的不足。在網絡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有選擇性地學習自己需要的學習內容。但這種學習模式缺乏有效監控,也缺乏同學間相互促進學習的環境與氛圍。
3.開展網絡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強職中學生自律能力的培養
在德育教學中增加“遵守社會公德,依法使用網絡,做文明網民”的專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生存方式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弘揚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規范個人的網絡行為,構建良好的網絡道德。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網絡特點,繼續加強德育常規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學生增強“免疫力”,增強學生對于網絡的法制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的政治力和鑒別力,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腐朽的生活方式、不良信息面前,能夠自覺地抵制誘惑。
自從引進了時事政治和網絡文化這兩泓清泉,職中德育課堂更增添了活力,學生參與政治學生也興趣盎然,職中德育教學效益得到大大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也大大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第一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