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傳授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精妙的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美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使教學效果更加優化。
【關鍵詞】抓重點;抓時機;變換角度;以問促讀
提問是課堂上師生教學互動的重要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種啟動思維的主要形式。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讓你的學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東西,使他們面臨著問題,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成功的一半。”提問是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傳授知識的一個有效的途徑,精妙的提問是各科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可以溝通教師與教學內容、教學環境與學生的聯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美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使課堂效果更加優化。
一、抓住重點,精確設問
高盧布科夫說過:“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時候,應該明確決定要把學生引到哪里去。最終的目標也決定著談話的進程、提問的方法。如果在提出的問題中不貫穿著為解決最終的分析任務所需要的體系,那么這樣的提問應當認為是不能令人滿意的。”課堂提問應當明確選擇問點,優化問點。這個“點”必須最能體現單元訓練的重點,最能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要點,是牽一“點”而動全文的關鍵處。這種“點”可以是重點詞、中心句,也可以是一處細節,某條線索。
二、抓住時機,巧設妙問
提問要掌握火候,時機恰當。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安排出最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氛圍和最能引起學生思維沖突、激發探究欲望的最佳心理。這種時機的把握要充分依靠教師的引導,遵循學生年齡特征和不同心理,因勢利導。通過生動的導語,鋪設性的問題,幫助學生實現思路的層進和溝通。正如孔子所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學生憤悱狀態下提出問題,進行啟發引導,從而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關注群體,難度適宜
課堂提問必須難易適中。太難,忽視學生心理特點,超出理解水平和知識基礎,導致超前抑制,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太易,會使學生思維處于停滯狀態,失去提問的價值。課堂提問要讓學生的思維處于“跳一跳,摘得到”的控制層面,要在預設的基礎上促進課堂提問的生成。這種“質”的控制,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在提問時根據反饋信息,及時矯正與調控,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不要讓課堂提問成了老師和幾個尖子生的對話,其他同學坐冷板凳的尷尬局面。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和諧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喜歡一位老師,也會喜歡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師應真誠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全面充分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關心幫助每一位學生,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取成功的可能,讓每個主體的作用都得以充分發揮。即使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一一回答的,但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并且有可能回答好他們所能回答的一部分問題。有時,一些后進生對某些問題的回答甚至有可能優于一些學習好的學生。總之,教師的提問要能為全班學生所接受,最終能被他們理解和真正掌握。
四、精雕細琢,數量適中
適量,要以精要為原則。“鼓要敲到點子上,話要說到心坎上。”課堂提問要突出重點,條理清楚,不能漫無邊際的提問,也不能隨隨便便提問,更不能畫蛇添足地問,要注意問題設計的巧妙和問題的容量、分量和質量。
五、以問促讀,問讀結合
為了引起學生讀的興趣,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這往往比無目的地讓學生去讀效果好。例如:講授《藤野先生》,為了引導學生讀課文,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魯迅先生會選擇去日本學醫?”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課文以后,回答這個問題。然后再接著問:“魯迅為什么又棄醫從文呢?請你們繼續朗讀課文,找出答案。”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是樂于完成的,即使他讀過課文,他也不忙著回答,一定會在朗讀之后再回答的,這樣的提問就能促使學生去讀課文。教師在講讀教學中,把問和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有目的地去以問促讀,無疑會激起學生讀課文的積極性,這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把握。
六、變換角度,一例多問
有些語句和段落涉及的知識是多方面的,教學時就不能面面俱到,講的過死往往壓抑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對一些有代表性的語句或段落可以搞“一例多問”。所謂“一例多問”就是對同一個例句或例段從多種角度去提出問題,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生的思維。
總之,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要外松內緊,精力高度集中,教態從容自如,親切和藹。整個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有效提問,不斷扣擊學生的思索之門,撞擊學生的思維火花,點燃學生的自信引線,讓學生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到達求知的彼岸。
【參考文獻】
[1]錢威主編的《語文教學藝術導論》,新疆大學出版社出版
[2]于滿川、楊履武、顧黃初主編的《語文教學論》,南京大學出版社
[3]丹東尼奧的《課堂提問的藝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墩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