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中發生磁通量變化或部分導體切割磁感應線時,由于感應電場的作用使電荷發生定向移動而形成感應電流。在Δt內遷移的電量(感應電量)如何計算呢?有些題一時很難找到突破口,常常令同學們望而卻步。我們知道不管用什么方式所產生的電磁感應現象,其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均可由E=n■進行計算,然后結合其它知識再求電量。
一、結合電容知識 利用Q=CUC 求電量
例1:面積S=0.2m2、n=100匝的圓形線圈,處在如圖1所示的磁場內,磁感應強度隨時間t變化的規律是B=0.02t,C=30μF,線圈電阻不計,求:電容器的電荷量及a板電性。
解析:由楞次定律知,φ變大,作為電源的線圈,其感應電動勢方向為順時針,所以充電后a板帶正電,磁感應強度隨時間T是均勻變化的,根據B=0.02t,可知■=0.002T/s,由E=n■得感應電動勢大小為E=nS■=100×0.2×0.02=0.4V,UC=E=0.4V,Q=CUC=30×10-6×0.4C=1.2×10-5C。
點評:若產生感應電動勢的那部分導體是一個匝數為n的線圈,且穿過每匝線圈的磁通量的變化率又相同,那么須用E=n■來計算線圈所產生的總的感應電動勢(相當于許多相同電源串聯),一定不能漏掉匝數n。
二、結合歐姆定律 利用Q=n■求電量
例2:如圖2所示,導線全部為裸導線,半徑為r的圓內有垂直于圓平面的勻強磁場,磁感強度為B,一根長度大于2r的導線MN以速率v在圓環上無摩擦地自左端勻速滑動到右端,電路的固定電阻為R,其余電阻不計,求MN從圓環的左端滑到右端的過程中,通過電阻R上的電量。
解析:求通過R的電量,就是計算回路中感應電流的大小問題。本題直導線MN是在圓導線上勻速滑動,粗看起來是“切割”類型要用E=BLv 求解,但導線MN切割磁感力線的有效長度在不斷變化,用E=BLv難以求平均感應電動勢。只能用E=n■計算平均電動勢和平均電流及電量,直導線MN、圓導線和電阻R組成閉合回路,磁通量變化為Δφ=Bπr2,所用時間Δt=2r/v,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n■,通過電阻 R上的平均電流I=E/R=n■,通過電阻R上的電量Q=IΔt=n■=■。
點評:解答本題時,一時無從下手,如果能換向思維,從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n■著眼,注意到感應電荷量與磁通量變化的快慢、是否均勻無關,只取決與n、R和Δφ,問題就迎刃而解。如果本題中導體棒MN從左端由靜止開始勻加速運動,則在計算電量時仍如本題所解,但若求MN通過圓環中心時的瞬時電流,只許用E=BLv。
三、注意電阻變化 巧求感應電荷量
例3:如圖3所示,夾角為45°的三角形裸導體框架AOC水平放置,導體棒MN⊥OC,且從O點開始以速率v0勻速向右運動,框架與導體棒材料相同,單位長度電阻均為r,整個框架處在豎直向下的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為B,求:時間t內流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
解析一:當t時刻時感應電動勢E=BL v0,有效切割長度L= v0 ttan45°,故E=B v02 ttan45°,t時刻的電路總電阻R=(2 v0+■v0)rt,由歐姆定律得電流I=■=■,所以流過導體的電荷量為Q=It=■。
解析二:當t時刻時磁通量的變化量為Δφ=BΔS=■B v0 t× v0 ttan45°=■B v20 t2, t時刻的電路總電阻為R=(2 v0+ ■v0)rt,由I =■和I=■得流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為Q=■=■。
點評:讀者已經注意到解一的答案是解二的兩倍,到底孰對孰錯呢?導體切割磁感應線的電動勢E是時間t的一次函數,電路的總電阻R也是時間t的一次函數,顯然電流是定值,所以解法一是正確的。解法二中公式Q=■一般適合電阻不變的情況,而此題中電路總電阻為時間的一次函數,解法二中用的是電阻的瞬時最大值,所以是錯誤的。試想,若把電阻也改用平均值R= ■(2 v0+ ■v0)rt,則解析二思路也是正確的。
可見在使用物理公式時一定要明確它的來龍去脈、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不能亂套公式、走進物理公式的誤區。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海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