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教育教學工作展開的主陣地,保證優質高效的課堂不僅是教學工作可靠落實的重要保障,更是踐行新課改理念的重要途徑和關鍵因素。本文以日常地理課堂教學為立足點,從課標、學科特點、教學環節設計和信息技術運用等方面入手,回顧在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方面所做的嘗試和努力,力求讓教學工作能不斷的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更好的指導實踐。
【關鍵詞】中學地理;優質高效;教學實踐和反思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落實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全社會對教育教學工作都寄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深厚的希望。作為一名一線的中學地理教師,在深感任重道遠的同時,我也清楚的明白,想要在日新月異的教改大潮中站穩三尺講臺,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重新打造自己的課堂,讓其更富有新意、創造力和活力,始終與優質高效的理念相伴同行。
“優質高效”,即指在預定的時間內,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手段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并獲得預期效益的最優化,使學習者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通俗的理解就是,用學生在學業上的收獲、進步和提高去檢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表現在:在認知上,學生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學生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積極實踐,努力探索,不斷反思,現就課標、學科特點、教學環節設計和信息技術運用幾個方面,談一談在打造優質高效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前提條件——以獨特的學科魅力感染學生
地理是一門涉及領域十分廣泛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地表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等特征。因此,突出學科特點,以豐富的圖文信息為手段,引導學生認識地理現象,教會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幫助學生建構地理思維,就成為日常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真切體會到地理與生活的聯系,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形成對學科本身的“活性”認識。只要這種學科興趣被激活,那么優質高效、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就能有發揮的溫床和施展的根基。
二、理念引領——以全新的課標要求定位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是組織教學和檢測教學成效的重要依據。只有緊扣課程標準,明確教學任務才能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新課標確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課程的價值追求,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制定立足知識,講究方法,培養情感,三者相互聯系,層層遞進,從知識形態逐漸走向能力要求和精神領域。應該說,把握好目標,準確全面的吃透教學內容,是建構優質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有效的將學科特點、學科內容、學科體系和三維目標結合起來,通過有效的教學雙邊活動,讓學生既學會又會學,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
三、具體實施——以精心的課堂設計展開有效教學
1.重視課前導入的鋪墊作用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小說、一首歌曲、一場電影能否在第一時間吸引住人的眼球,開頭部分十分重要。一堂好課亦是如此,設計精彩的課前導入是上好地理課的第一步,也是教學內容得以順利展開的前奏。
在教學中,導入的設計靈活多樣,但最終選擇何種方式,還要視教學內容而定,力求兩者能夠相得益彰。
例1:電影導入式。在學習《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時,為了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理想的導入效果,我經過反復挑選和尋找,最終將目光定格在電影《后天》中的一段下冰雹的片段。因為這部電影當年震撼一時,人氣很高,相信很多學生應該看過。果然,視頻一開始,學生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熟悉感,從而為整堂課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同時,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解氣溫及其特點對我們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促進其求知欲的高漲。
例2:游戲導入式。在學習《日本》一課時,我選用一個flash地震逃生小游戲作為導入。游戲中設置了5個生活中的常見場所:家庭、影院、野外、商場、戶外,考察學生當地震發生時,你在不同場所,利用最短時間,應做出的正確逃生方式。這個互動游戲讓學生激動了許久,成為這節課的一大亮點。隨后提問:“生活在東亞的哪個國家的居民最需要掌握基本的逃生方式?”,學生脫口而出“日本”,教學便在激動和歡快中順利開始。
可見,導入的選擇和設計對一堂課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而學習情緒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高效與否。可以說,精彩的導入是精彩課堂的良好藥引,頗具拋磚引玉之效。
2.重視教學活動設計的組織和呈現
教學過程中教師循循善誘的問題設置、自主探究的活動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選擇都是實現課堂優質高效的重要保證。它既要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又要體現出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性,還必需保證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性。因此,無論是宏觀上的教學構架,還是微觀上的細節處理,都要仔細斟酌。
例1:《新疆》的地形特征——問題引導式探究活動“一讀、二思、三畫圖”。
《新疆》的地形特征“三山夾二盆”是新疆自然環境部分中的重點內容之一。對這部分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層面,包括山脈和盆地的名稱、山脈走向特點、分布規律;還要求學生掌握技能層面,即學會用簡圖表示該地區地理事物的分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選擇采用問題引導式的探究活動:教師先列出層層遞進的系列問題,然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讀圖、探討、繪制,最終展示成果。通過“一讀、二思、三畫圖”的方式,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點,又鍛煉了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能力,使知識、技能、方法三者得到了綜合的運用和發揮。問題設計如下:
①讀圖觀察新疆有哪些重要的地形?
②讀圖說出新疆山脈的具體名稱和走向特點。
③讀圖說出新疆二大盆地的名稱,并描述其所在的位置。
④觀察山脈和盆地的分布,找找它們有什么分布特點。
⑤用簡單的線條繪制這種分布規律,繪圖時注意地形區所在的經緯度位置。
例2:《聚落》中聚落的發展和保護——角色扮演式活動“假如我是……”。
對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往往可以選擇這種教學方式,創設開放的情景,設置特定的角色,留給學生暢所欲言的空間和時間,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在本節教學中,關于北京四合院的去留問題,我設計了四個角色:
①北京市長;②北京的老百姓;③北京的房地產開發商;④北京的游客。
讓學生分組討論,每組選擇一個你最感興趣的角色,在討論的基礎上,派代表說說本組成員的想法或對策。學生的回答各種各樣,可圈可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其中可行的、積極的對策加以歸納和升華,就自然而然的引出對待古老聚落應有的情感和態度。
當然,話題的選擇并非局限于北京四合院,只要貼近學生的認知,圍繞學生的生活,他們一定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智慧結晶,并且,學生的自我認識和總結要遠比教師的陳述和解說來得有效、有說服力的多。
3.嘗試用學案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中學地理教學中經常會面臨的問題是時間緊、容量大。如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想做到面面俱到,那重難點就可能不夠突出。因此,可以將一些簡單問題留給學生在課前自主解決。那教師如何能及時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效率情況,同時又不減少課堂的容量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施學案教學。
一份好的學案既包含了教學目標、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也整理出教學內容的知識框架,還可以針對知識點配以相關練習和簡單的隨堂檢測。它使學生更加明確教師的授課意圖和自己的學習方向,使學生從“苦學、死學、難學、學會”變為“樂學、活學、易學、會學”。學生用好學案,等于多了一個幫助自己“課前預習、課上解疑、課后復習”的得力助手;教師編好、用好學案則無疑是打了一劑推進優質高效課堂達成度的良藥。
四、輔助手段——以恰當的教學媒體提升課堂活力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解決很多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提高教學效率、降低教學難度、擴大信息容量、幫助知識遷移等。而且,很多媒體設備都具有交互性,因而更容易創建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教學環境。鑒于此,將地理課與信息技術結合,可以讓教學更加綻放光彩。
例如:工業布局的學習,我選用flash動畫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選一選圖標 說一說理由”,在操作中歸納總結工業選址的注意要點。再如:為了檢測學生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的掌握情況,以交互的Inspiration概念圖課件為平臺,讓學生將相應文字拖動到圖中的相應位置,以達到檢測與鞏固的雙重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課堂不是信息技術的簡單堆砌,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應該遵循科學選擇、有效整合、恰當運用等原則,發揮其應有的優勢。
綜上可見,上一堂課離不開課前的認真準備,而上一堂優質高效的課更離不開精心的設計和反復的推敲。在新課改的引領下,教師唯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努力探索鉆研,不斷實踐創新,認真反思總結,才是今后最大的出路。希望通過自己常態化的教學實踐和反思,能緊跟新課改的步伐,努力打造出優質高效的地理課堂,在漫漫的探索之路上不斷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地理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五嚴”背景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歷史課堂》,許眉白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