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數學,同時給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的機會,全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自主學習;終身發展
新課程改革肯定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而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不僅決定了學生學習效果,還在一定程度上對其自身的終身發展產生影響。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依靠教師灌輸已經遠遠不能達到新時期高中數學學習和學生個人發展的要求,教師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導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引領課堂發展。筆者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已有多年,本文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培養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主動提問不僅是思維獨立性和創新性的印證,更是發掘強勁的思維動力的過程,它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因而在課堂上,學生主動提問對自主學習有著具大的引導作用。然而傳統的課堂提問模式都是教師把握提問主動權,學生習慣于回答問題和接受知識,很少有在課堂上主動發問的意識,阻礙了其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改變傳統的課堂提問觀、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高中數學教學的當務之急。根據實踐研究,筆者發現,影響學生主動提問的首要因素是教師對學生提問的反饋態度。當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后,他們總是期望教師能夠予以重視,認真解答,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教師給出的反饋態度并沒有達到學生的預期效果,學生感受到的只是教師的冷落甚至不耐煩,于是提問的欲望便被壓制下去了,即便下次再有問題也不會輕易提出。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調整好自己的態度,以耐心和細心對待學生的問題,不要因為學生問題質量不高就責怪、批評學生。提問永遠都是愛學習的表現,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提問。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教會學生提問技巧,引導他們問出深度、問出質量,避免盲目提問。從知識的形成條件及過程出發提問是最常用的方法,該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知識的內在關聯提問是另一種重要方法,它有助于引導學生學會知識遷移;對比和歸納的提問方法是學生把握數學學習規律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把這些提問的基本方法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教會學生提問,提高問題質量,讓學生會問、愛問。
二、提高應用能力,密切關注生活數學
數學是一門起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且在生活中不斷完善發展的學科,高中數學所授知識更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幾乎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且知識的應用也多是回歸到生活實例中去。高中數學這種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屬性給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另一條行之有效的思路。
實際應用的需要產生了數學學習的必要,當學生發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便會激發對數學的濃厚興趣,產生主動學習的強烈欲望。教師要充分利用高中數學的實用價值,加強應用數學觀念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依賴生活數學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注視身邊的生活,從平凡的生活細節中找到學習知識的蹤跡。例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時候,我請學生想一想身邊的哪些現象用到了等比數列的知識。很快便有學生舉了一個恰當的例子:在201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魔術師丁健忠表演了一個撕報紙的小魔術,其實這個一個以2為首項、以2為公比的等比數列,他每撕一次,報紙的數量便增加一倍,四次過后,報紙應該變成24即十六個小塊,然而他展示給大家的仍然是一張完整的報紙。這個學生的敏銳思維簡直讓我贊不絕口,他竟然能從供大家娛樂的魔術中都找到了數學的蹤跡,可見其平時很留意生活中的數學,在他的影響下,其它學生也紛紛列舉自己身邊的等比數列現象,課堂氛圍非常熱鬧。
三、親自動手實踐,實現自主探索感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千萬不能忽略學生動手實踐這一重要環節。如果僅僅依賴教師講解,學生得到的知識遠不夠深刻,還很可能產生理解偏差。但是如果給學生一個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在實際操作中摸索、感悟,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逐步發現數學知識的真諦,并且記憶深刻,達到教師教授所不能及的良好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不妨把握好知識的特點,利用好每一個能夠讓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給課堂加入一些有趣的數學小實驗,鼓勵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略去枯燥的語言講述,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尋、去發現、去學習,在動手的過程中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感受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實現自主學習。例如,在講解橢圓的內容時,課前我請學生自己準備一張紙板、兩枚圖釘和一段細繩。課堂上,我并不是像往常一樣詳細講解,而是讓學生拿出學習道具,請他們動手操作,將圖釘固定在紙板上,然后將細繩兩端分別固定在圖釘上,用鉛筆繃著細繩作圖,看一看畫出什么圖形。很快,學生便發現了有趣的結果:當兩枚圖釘固定在同一個位置時,所畫出的圖形是圓形,圓形的半徑恰好是細繩長度的一半;當兩枚圖釘分開時會畫出橢圓,但是學生畫出的橢圓卻不盡相同,有的圓一點,有的扁一點。我請學生找一找出現不同形狀的橢圓的原因,并且看一看不同的橢圓有什么相同的特點。學生邊動手操作邊思考,很快就發現了橢圓形成的條件及特點,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
總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高中數學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不僅關系著數學課堂的有效開展,還對學生的自身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課堂主動權,自主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治偉,高中新課程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科學教育,2010.2(16)
[2]陳菊芬,例談高中數學概念教學,科技信息.高校講壇,2010.5
[3]叢昌平,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的現狀及策略分析,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5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鄞江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