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立意題在高考中的逐年增加說明國家考試和地區評價的改革非常重視探究性學習;而探究性作業中教與學過程的生成性,一定程度上符合校本評價強調形成性功能的特點。同時,SOLO評價法作為等級描述為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之一,為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開闊的評價空間。
【關鍵詞】考試評價改革; 探究性學習; SOLO評價法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要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旨在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成長、課程不斷發展的功能。而發展性評價的具體實施途徑又體現在兩個層面:外部評價(國家或地區評價)和內部評價(校本評價)。國家或地方舉行的外部考試既要求確保合格畢業生的基本水平,又要求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選擇性,這一任務便落在了考試命題的改革上。同時,學校自主進行的校本評價更強調“形成性評價”功能,把握學生發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進步,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成長狀況,從而為外部考試提供一定的內在基礎。
一、考試評價改革背景下探究性學習的研究與實施
(一)“探究性學習”立意題在理科高考中的凸現
“探究性學習”立意題在理科高考中的逐年增加,是考試評價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這類題有一定的難度,但不是難在解題技巧上,而是難在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信息整合和知識運用上。因此,理科的高考命題充分凸現學生科學素養目標的評價,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等方面的培養;并進一步鼓勵學生模仿科學探究,進行學生嘗試實驗觀察、實驗設計、實驗數據的加工和實驗結果的分析以及實驗方案的評價等等。
例: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浙江、福建、湖南等)(22分)
為了驗證葉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氣體的產生和消耗,請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在給出的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繼續完成實驗步驟的設計和預測實驗結果,并對你的預測結果進行分析。
實驗材料與用具:煙草幼苗、試管兩支、蒸餾水、NaHCO、稀溶液(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養箱、日光燈(實驗過程中光照和溫度等條件適宜,空氣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無氧呼吸忽略不計)
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結果:
(1)剪取兩小塊相同的煙草葉片,分別放入盛有等量蒸餾水和NaHCO3稀溶液的兩支試管中。此時,葉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兩支試管內液體中和葉肉細胞間隙中的氣體后,敞開試管口,可觀察到葉片均下沉到試管底部。
(3)分析預測的結果。
(二)探究性作業在校本評價實施中的嘗試
探究性作業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現行教材和學生對周圍世界和生活的實際問題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獨立或合作討論的學習形式,運用探究式的科學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一種作業。我們以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學教科書為內容參照,將其中主要能通過探究性學習來實現生物學教學的內容進行了分類,如表1-1。并以這些內容為依據,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學習作業,貫穿于探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這些在探究性學習中積累的學生成長記錄材料,則無疑成為校本評價的重要依據。
實驗探究類:請根據下列材料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
實驗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雞蛋、人的口腔唾液、水、小燒杯、玻璃棒、試管、滴管和滴瓶、鑷子、脫脂棉。
課堂推理類:某人為了減肥,采用了禁食脂肪,而其它食物不限的方法,為什么沒有達到減肥的目的?以后采用適當節食,增加運動量的辦法,取得一定效果。但在節食過程中,在食物的成分組成上,要注意保障哪種成分的供給?為什么?
二、SOLO評價法在探究性試題中的運用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ctcome)分類法,又譯“可觀察學習效果結構”分類法,它是香港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比格斯(J.B.Biggs)先生及其同事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的一種學生學業評價方法,是一種以等級描述為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根據SOLO分類評價法,學生對某個問題的學習結果由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前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結構和抽象拓展結構。
從SOLO五個層次分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 SOLO評價不在乎學生答對了多少個與標準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學生寫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從學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夠達到哪一思維層次。因此,SOLO評價法所做的工作主要不是去改變題目的提問方法,而是改變答案的評分方法。下面僅舉兩例評分細則:
(一)探究性立意題
針對06年高考題(上面已列出)作SOLO分類 :
1.前結構的回答:作出與本題無關或思路相差深遠的回答。
2.單點結構的回答:將試管放在日光燈下,或暗培養箱中。
3.多點結構的回答:
第一步:將這兩支試管放在日光燈下,照光一段時間,看到實驗結果;
第二步:再將這兩支試管放在暗培養箱中一段時間,看到實驗結果。
4.網絡結構的回答:
第一步:將這兩支試管放在日光燈下,照光一段時間,結果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上浮,蒸餾水中的葉片仍在試管底部;
第二步:再將這兩支試管放在暗培養箱中一段時間,結果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下沉,蒸餾水中的葉片仍在試管底部;
5.抽象拓展層次:
第一步和第二步中能作出同網絡結構類似的回答,并能解釋原因:
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葉肉細胞間隙中的O2增加,葉片上浮。而蒸餾水缺乏CO2和O2,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葉肉細胞間隙缺乏氣體,因此葉片仍位于試管底部。
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葉片進行呼吸作用,用消耗了葉片間隙的O2,放出的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葉肉細胞間隙缺乏氣體,葉片下沉。而蒸餾水缺乏O2,葉片不能進行有氧呼吸,葉肉細胞間隙仍缺乏氣體,因此葉片仍位于試管底部。
以上可看出,SOLO分類方法主要根據思維層次來打分,而不是根據采分點來打分。思維層次的劃分根據題目的思維含量來確定,不一定要五個層次都具備,三個或者四個層次也可以。
(二)探究性作業
針對上面已列出的實驗設計題(實驗探究類)進行SOLO分析:
傳統評價方法(按步驟給分)
1.制備蛋清;2.取唾液;3.對比實驗操作;4.結果觀察;5.得出結論
SOLO分析則不提供樣板式的標準答案,評分時也不拘泥于標準答案的表述,而是通過學生的回答判斷其處在怎樣的思維層次。如實驗原理一項,判斷學生的回答是否達到了多點結構層次,一般應明確雞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在堿性溶液中,蛋白質與CuSO4反應產生紅紫色物質,即蛋白質的雙縮脲反應,如能證明酶能發生雙縮脲反應,即可證明酶的本質。
綜上所述,無論是由國家或地區組織的外部考試評價,還是學校自主開展的校本評價,都要求我們重視探究性學習,重視探究過程中有關學生成長記錄材料的積累,為我們更合理地評價學生提供重要參考,從而真正把握發展性評價促進學生、教師、課程不斷發展的實質。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吳剛平主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24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編著.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生物全一冊)[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
[3]吳維寧主編.新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7,213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