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設計有效的數學課作業,如何對數學課作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提高數學課作業的有效性成為廣大高中數學課教師關注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高中;數學;作業;設計;評語
從教學的基本常規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等環節入手,提高教學有效性,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作業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課程目標的基本環節,是教學過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動內容。但是作業的效度成了影響教學質量的“致命傷”。因此,如何設計有效的數學課作業,如何對數學課作業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提高數學課作業的有效性成為廣大高中數學課教師關注的課題之一。本文就高中數學課的作業設計和作業評價等方面談談筆者的思考。
一、高中數學課作業設計的原則
1.激勵性原則
新課程標準指出強化對學生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激勵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作業作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學習環節,是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通過作業能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進一步提高自己學習的信心,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還可以及時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因此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及興趣、特長,設計分層作業激勵學生,容易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展,并在教師層層設梯、學生步步登梯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能力水平的發展和提高。
2.生活化原則
高中數學新課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強調“生活邏輯”,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有機結合”。生活邏輯是構成新課程模塊和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論。它是認識過程在教學中的反映,而“發現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生活”三部曲是生活邏輯在課堂中的呈現。因此,在高中數學作業設計中要充分地遵循生活化原則,這就是說作業內容要回歸生活,回歸社會。
3.目標性原則
根據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層次理論,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作業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這就要在設計中學數學課作業時,使作業的設計以教學內容為指導,體現教材的中心,緊扣教學目標,在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課堂學習情況下,設計明確指向教學目標的作業。任何脫離了教學內容的作業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收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布置課后作業,主要是對學習目標進行達成性檢測和訓練,所以必須依據教學目標來定位。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著重在主干知識、重點問題、學習難點上進行檢測和訓練,開展實踐和探究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4.多樣性原則
所謂多樣性原則,就是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突破傳統的作業模式,將多種作業模式結合起來使用。在類型上,既要有幫助學生復習理論知識的客觀題,也要有注重數學知識應用的主觀題。在形式上,既要有傳統的書面作業,也要運用多種新型的作業形式。例如在學習了“指數函數”后,布置學生上網收集“爆炸函數”各類素材。這樣既豐富了學生數學理論知識,也鍛煉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二、數學作業評語方法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計算、觀察、分析的錯誤時,可以利用評語進行方法性指導,讓學生明白正確的解題思路。特別是在解應用題及利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時候,學生因對數量關系的理解不明確而產生錯誤,這時,老師在邊上寫上那么幾個字,如“先找準數量關系式”“采用逆推方法試試看”“你的簡便法的依據是什么呢?”等評語,實際是向學生提出思考的方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改正、找錯,從而真正明白掌握該類型的題目,起到“四兩拔千斤”的功效。
1.利用評語激發興趣
恰當的評語,不僅能給學生指導學習方法,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力。如,對一些作業完成較好的作業本,應抓住其閃光點,適時給予鼓勵。如“好樣的,有進步,繼續努力!”這樣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從而對學習逐步產生濃厚的興趣。
2.利用評語拓寬思路,自主創新
數學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如果能在留意學生解題正誤同時,注意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適時的精妙之語,給學生以點拔,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發學生拓展思路,發揮潛能。特別是“一題多解”的綜合題,利用評語,“解法多,方法妙”肯定其見解的獨特性,對“一題多解”有的同學只用一種方法,應寫上“還有其它的解法嗎?” “你還有更巧妙的解法嗎?”通過評語啟發,才能真正激起學生創造性學習的動力。
3.利用評語,嚴格要求,積極鼓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學生作業的評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斷正誤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基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外在體現主要表現在對作業的書寫、格式、算理及過程上,及時運用評語指出作業中的不足之處,能讓學生很快的加以改正。如,對書寫格式不合規范的作業本寫上“結果正確,但格式正確嗎?”等等。對于這此親切而溫暖的評語,學生充滿了學習的興趣,使學習數學的優勢得到順勢遷移。當然,寫評語本身要簡潔、明了、自然、親切、實事求是,充滿希望富有啟發性,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巧妙的把以上兩種巧妙結合,我想,我們的教學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韓興,《高中數學作業設計現狀的分析和建議》,《新課程.教師》,2011年第9期
[2]鄧志敏,《高中數學作業設計初探》,《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年第19期
[3]葛峰,《芻議高中數學作業的評價》,《新西部:理論版》,2008年第6期
[4]唐儒潔,《新課程高中數學作業布置與評價》,《教苑薈萃》,20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市羅塘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