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生物教師在新課改之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文章將就如何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方法展開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物;訓練思維;提高能力
隨著生物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物科學在社會各個領域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而初中生物教育,作為生物科學教育的基礎,在整個教育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生物學科的重要性,決定了初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不斷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一、生物學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學生的“思維的知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全面、深入、正確地觀察和認識事物,而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是中學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實踐證明,學生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就會有更多獲取知識的機會,就能夠從觀察對象上發現新事物。因此,筆者認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按順序觀察。因為生物的結構是有一定的排列順序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和探索。通常來說,都是按照先整體后局部、先外后里的順序進行的,當然,有的也會從對象本身的發展順序來進行觀察,比如說在“根尖結構”的觀察中就需按根尖到“根毛區”的順序觀察。
2.對比觀察。有比較,才能有新的發現。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的過程中,也需要讓學生在一定的參照物之下進行。所謂的比較就是讓學生在觀察中區分客體,確定不同客體的異同。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上看,這種方法最能有效的提高學生觀察的精確性和敏銳性。如異中求同,筆者就在教學中,讓學生對“草履蟲”與“變形蟲”形態結構進行了比較觀察,以此歸納出原生動物的基本特征;如同中求異,筆者在引導學生對葉表皮細胞進行觀察時,同時要求學生把表皮細胞與保衛細胞以及保衛細胞、細胞壁本身不同部位的厚度進行比較,發現差別。
3.表述觀察。這種觀察方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畢竟,學生在接觸生物知識的形象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而一旦學生能夠準確的運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表述觀察對象,就可以培養學生在觀察中的分析概括能力。
4.摹像指示觀察。一般來說,大部分學生在接觸生物這門學科時,無法準確的把握其中的各種定義和生物結構,而且一些學生對復雜的觀察對象的理解能力較差,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充分的借助模型、掛圖等摹像來幫助學生進行觀察學習,以便能夠準確的辨別細微特征和復雜的結構。例如觀察“草履蟲內部結構”時,可以用模型或掛圖作參照。這是因為初中生觀察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較差,需要直觀表象的支持。
二、培養學生漸進式推導能力
大部分初中學生的生物學知識基礎都是比較薄弱的,在接觸生物這門課程之前,對生物的概念并不明確,但對各種動物之間的關系,往往只有簡單的食物關系的認識,對相互關系的了解很少,更不可能準確描述生物中復雜的網絡關系,但是,初中學生學習生物,首先就需要建立一個生物系統結構,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生物之間的關系。然而,要讓學生記住龐大的生物系統,靠記憶是不夠的,需要運用一定的推導能力,才能完成相關的學習。
同時,具備推導能力也是學生拓展自身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推導訓練。比如說在生態系統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食物鏈著手,讓學生從熟悉的動物來推導思考,進行推理活動。
例如從狼吃什么食物,學生會即刻答出狼吃羊、狼吃兔。再提出羊或兔吃什么食物,大家會得出羊吃草、兔吃草、兔吃胡蘿卜等答案,進一步再問草靠什么來生活,學生會答出草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物。然后筆者順勢提出,是不是只有草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呢?這樣學生就能認識到各種綠色植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在這樣的推導前提之下,筆者引出生產者的概念,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各種動物的直接或間接的食物,所以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而各種動物消費了生產者生產的有機物,所以是消費者。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展各種生物實驗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初中學生而言,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探索,更能有效提升學習的效率。如在“根的生長”的教學中,筆者就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根對離子的交換吸附》實驗,并提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
①實驗材料為什么要選活的根?
②根染色為什么要用亞甲基藍而不用龍膽緊?
③為什么要用蒸餾水沖洗已染色的根?
④染色的根放入CaCl真溶液中會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
⑤將染色的根置于等量的蒸餾水中的目的是為什么?
實踐證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和觀察,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去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發現并掌握其規律。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要保證教學思路的邏輯性和辯證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這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在教材系統性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各個角度去激發學生的思維,全面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伊秀蓮;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生物教學中的嘗試與思考[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11年
[2]梁春怡;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學實踐與思考[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10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祿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