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活動強調的是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與其他的教學形式相比,它具有科學性、開放性和趣味性等特點,而這正是目前面臨教學困境的小學思想品德所急需的。因此,我們必須將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本文從分析小學品德學科教育中增強社會實踐的必要性出發,剖析其中的緣由,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合理的提出兩者相結合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社會實踐
小學品德學科教育是我國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年來受到高度重視,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經要求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授課過程中,必須要拿出20%的時間用于開展學生活動和相關的實踐教育,并同時指出,社會實踐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要有計劃性逐步提高其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比例。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在思想品德中加入實際活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相對于傳統的書本教育而言,小學思想品德中的社會實踐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是建立在書本知識上的,強調與社會接觸為主要活動形式,在接觸中學習,在接觸中成長的教學,它不只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察,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能夠改變以往上課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相反,在實踐課上,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有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而這正是符合小學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的,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的得到激發。此外,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更好的轉化,按照哲學上普遍承認的認識與實踐的關系可以推出,要想產生更多認識的需要,實踐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通過學生的親手實踐,學生平日里學習的知識得到了檢驗,檢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的思考,提出更多問題,從而使得學生在創新方面的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實踐活動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應試教育帶來的對于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忽視,以往的課堂書本教育通常是分數說了算,一些非智商因素比較高的同學常常因為考試的卷面成績比較低而認為自己沒有前途,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走上歧途。通過實踐教育,學生多元化的潛能得到激發,情商方面優勢得到極力的發揮,再也看不到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為自己的未來擔心的憂慮表情。因而,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添加實踐性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生活中挖掘教學的源泉
俗話說的好,人類的一切活動源于實踐,源于生活。要想獲取課外知識,提高小學品德教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挖掘教學的源泉是必不可少的。在品德教育中,我們應該以生活為起點,努力的探尋潛藏在其中的知識點,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努力的去探索生活,去發現和感悟生活中的一切,例如道德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們強烈的道德感。比如,在上《家鄉特產知多少》一課時,開展以調查家鄉特產為主題的課外活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我國,民以食為天,一個地域的風土人情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當地的土特產表現出來。故而,以此內容為主題的活動顯得特別有意義,它不僅可以增長同學們的課外知識,激發對我國傳統美食的興趣,同時能夠通過一個個美食背后的故事,感受不一樣的家鄉文化,勾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探索當地的民間特色文化,也能夠使得小學思想品德知識回歸到社會實踐的軌道上來,我國幅員遼闊,許多地方有自己獨有的民間文化,比如過年,北方喜歡吃餃子,掛春聯,逛廟會,南方則包湯圓,賞花,放河燈等。通過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探訪,不僅能夠樹立起對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燦爛文化的崇敬之情,它還能夠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精神和環保意識。
二、在活動中體驗道德的情感
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表明,要想把事情辦好,獲得知識的真諦,那就必須要將思想,情感付諸于行動。不知道其他老師們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每次講到《珍惜勞動成果》那一課時,我們想方設法的想把愛惜糧食、珍惜資源的概念灌輸到學生的腦子中,可每次的效果總是那么的不盡如人意,學生雖然課本上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體會不到其中的那份情感。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因為作者和老師都是成年人,都經歷過與之有關的事情,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學生就比如剛出產的一張白紙,要想讓其很快的明白其中的道理,顯然單靠老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而放手讓他們融入到實踐中,體驗生活的來之不易可以完完全全的改變這一教學的窘境。例如,可以在農忙的時節,組織學生到戶外田地中幫摘蘋果,收麥子,再將勞動的過程以周記的形式進行反饋,就可以達到讓他們將珍惜成果銘記于心。還可以利用校園中的邊邊角角,為學生們開墾荒地,種植簡易的花苗和菜苗,定期給與學生有關種植花卉方面的技術指導等。
三、在課堂中模擬現實場景
小學思想品德中的實踐性不僅存在于課外活動中,同時它還可以在課堂上得到表現。課堂作為活動交流的基本產所,經過精心的涉及,也能夠為增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性服務。其中的演講、辯論、舞臺劇都是很好的形式,它不但給了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它更能夠賦予學生們在面對觀點上發生沖突,思維上受到碰撞時,應該怎樣處理的經驗,而這能夠作為引發劑,像連鎖反應一樣引出更多的想法和觀點。其次,采用譬如成果匯報,以手抄報,電子文檔,圖片的形式將內容展現在他人面前。再如《公民擁有批評建議權》一課,學生根據自己對不同問題的研究而向人大,政府等部門提出不同的合理化建議。如果他們的建議被人大代表采納,勢必會對其思想品德的學習建立一個高標準、嚴要求。
總之,在新時代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我們要努力設法打破常規,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小學思想品德中的實踐活動上。只有這樣,我國的小學思想品德實效性才能夠得到切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應剛.綜合實踐活動與品德教學的有效整合[J].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1)
[2]張付英.思想品德導行全方位[J]. 青海教育. 2009(11):30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