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運動具有簡單、易學,學生喜愛等特點,所需器材便宜,并可自行準備,跳繩練習靈活,所需場地條件要求不高,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差、學生人數相對較多的學校十分實用。
跳繩練習可作為發展學生耐力、彈跳力、靈活性、協調性、時空判斷等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提高有氧和無氧代謝能力,有效的發展心血管系統,還能促使肌纖維中的的蛋白質含量增加,能量物質儲備增多,毛細血管網增生,從而使肌肉變得結實而富有彈性。跳繩不但可以增強小腿、踝關節的力量,提高彈跳能力,而且可以增強身體的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和靈活性。跳繩還對提高節奏感,改善大腦神經系統的機能有較好的作用,能夠增進腦細胞的活力,使學習中樞得到積極性休息,從而提高人的思維能力。
我在教學中,采用跳繩練習有如下體會。
一、用于發展耐力的跳繩練習
中小學體育課教學的有氧耐力練習大多采用800米至1500米之間段落的跑步手段,正常情況下需要3至10分鐘。這樣的練習方法往往使人感到枯燥無味,長時間單一的練習會使學生煩厭。而很多學校因無場地,很難進行耐力練習。如采用或加入一定次數的跳繩練習可明顯提高練習效果,提高學生的耐力水平。
安排以有氧耐力練習為目的的跳繩練習時可采用中間間歇10秒至30秒。反復進行3~5次,每次跳一分鐘,總練習時間與跑步的時間大致相同或每次跳完一定數量的練習方法。開始練習時,著重動作的放松、協調,熟練后再逐漸增加強度(提高頻率)。還可以采用一組按快頻率節奏跳,一組按輕松愉快的節奏跳,緊張與放松交替進行,且中間沒有間歇的練習方法,也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安排以無氧耐力為目的的跳繩練習,可以采用半高抬腿和高抬腿的跳繩練習。用時間(約30秒至60秒)或次數控制練習強度,中間間歇可用每分鐘的脈搏次數來掌握或間歇1~2分鐘,一般進行2~4次為宜。
二、用于發展彈跳、靈活性和協調性的跳繩練習
跳繩練習對于發展學生彈跳、靈活和協調性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可采用多種方法由易到難,逐步提高能力水平。
1.直腿跳:雙腳或單腳依次前腳掌連續跳動,膝關節略微固定,可采用單搖跳和雙搖跳,亦可采用交叉臂搖跳繩。
2.單腳跳:單腳前掌連續跳動一定次數后換腳進行,如此反復進行。
3.分腿跳:可采用跳起騰空時,兩腿前后分開,落地時并腿;也可采用跳起騰空后兩腿左右分開,落地時并腿。由于邊跳繩邊做分腿動作,所以分腿幅度不宜太大。
4.雙人跳:一人搖繩,兩人一起跳的方法。
三、提高學生時空判斷力,增強節奏感的跳繩練習
采用集體跳繩的方法可提高學生的時空判斷力、增強節奏感。集體跳繩練習,無論學生人數多少、練習時間長短都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人數少時,可采用兩人搖繩其他人跳的方法。入繩后跳的次數由學生自定,一般不超過三次為宜,所有學生循環進行,盡可能不出現停頓。人多時可分組重復以上練習,也可以安排兩組跳繩同時進行。將兩組跳繩分開距離平行排列,學生跳完第一繩后再進行第二繩,進行大循環跳繩。根據學生水平來控制搖繩的頻率,學生可以通過對進出繩的速度、時間判斷以及中間的跳動來鍛煉他們這方面的能力。這一練習可提高學生興趣,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加深感情,同時又使學生大腦的學習中樞得到積極性休息。
總之,跳繩運動具有簡單、易學,學生喜愛等特點;教學中經常采用,學生練習積極、主動,學生耐力、彈跳力、靈活性、協調性、時空判斷等能力在有趣的練習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中、小學體育課應多采用跳繩這一練習手段進行教學。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七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