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而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自能讀書,不待老師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傳統的作文評改中往往存在兩種傾向:第一、作文詳批詳改,大包大攬。老師批改作文既圈點、勾畫,又寫旁批、眉批,寫出了學生的優點、缺點,最后還總結性提出意見。但往往只有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會閱讀、分析老師的批改,而多數學生只關心自己的成績和老師評語,有的學生甚至把作文本丟在一邊,毫不過問。這樣一來,老師是徒勞無功、高耗低效。第二,不批不改,只在篇末潦潦草草寫個“閱”字,或者隨便打個等級或分數,還美其名曰“尊重學生創作”。結果,老師的無情之筆抹殺了學生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使學生失去了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創新
尊重教學規律,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改的優先權屬于作文的本人。”變老師評改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師生互評這樣一種評改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進關系,讓學生主動參與,提倡自批——互批——共同評價的模式,創造良好的作文氛圍,使全體學生都關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評改準備——學習和掌握評價標準和批改符號
打印高考作文評價標準并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該標準中的規范性語言,對作文給出規范的評語;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對照該標準,認定作文的等級并給作文評分。近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略)
同時,在指導學生批改作文前給出作文修改符號,要求學生使用統一的修改符號,標出文章的錯處,規范學生的批改,避免作文批閱的隨意性。常見的作文修改符號有:(略)
2.學生自評與互評
在進行學生的自評互評之前,先將學生分成作文評改小組(一般六到八人為宜),選出小組長。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概括起來是四個字:“增、刪、調、改”:①增。有助于表達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補充進去,以突出文章中心,增強表現力;對丟、落了的字、詞、句及標點符號,注意要加上。②刪。跟中心無關的材料或者關系不大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刪去,以保證文章重點突出;對可有可無的字、詞、句,也要舍得刪掉,力求準確、精練。③調。對紊亂的順序和顛倒的詞句要進行調整,以理順文章的層次、句子,使文章有序、通順。④改。對文章的錯別字、不恰當的標點,用得不當的修辭手法、出現的病句,要認真改過來。
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分為四個步驟:一,小組根據老師的講解,討論本次作文的寫作材料或者作文話題、題目,明確作文的思路及方向。這個環節能夠培養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二,學生自評,分五步進行:1.修改文章中的錯別字,標點;2.修改文章的句子是否連貫通順,用詞是否恰當;3.修改文章的段落層次、篇章結構;4.修改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內容是否緊扣中心;5.寫自我評語及給作文給出等級和分數。這個環節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生在修改字詞句的過程中能提高寫作的基本功。三,學生互評,互評的步驟依舊按照自評的五個步驟進行。要求學生按照上面的五個步驟中的前四個步驟對本小組中的其他幾個成員的作文進行評改,評改時要和作者進行討論評改意見,避免作出錯誤的評改。最后由小組長組織全組成員,對本組的每一篇作文寫下小組評語并給出作文等級和分數。四,小組推薦,經過全組成員一致同意,推薦本組中最值得推薦的一篇文章參加全班的作文交流,被推薦的作文可以是本組最好的或者是最有爭議的作文,并且在規定的時間內上交該篇作文的電子文檔給老師。學生的互評有利于學生吸取各方優點,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3.小組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小組交流之前教師要做好準備工作,在課前將各小組上交的推薦作文電子文檔打印出來,分發給每一位學生。小組交流依次進行,具體分以下幾個環節:①作者朗讀自己的作文。②作者介紹寫作思路并對作文進行適當的解讀。③小組宣讀評語和推薦理由。④分小組對該作文進行討論,討論時長為5—8分鐘。各小組對該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進行分析并做好記錄,由一名同學進行整理并準備發言。⑤小組交流。在交流中,各小組按照舉手的先后順序依次發言,發言的內容要求不雷同。⑥教師進行總結性發言。
4.作文升格
作文升格指的是對作文進行精心修改和打磨以提高作文的檔次。各小組根據作文交流中的評改意見對本小組的推薦作文進行集體修改,在保留原文核心內容的基礎之上,對作文的字詞句,包括篇章結構進行精雕細作,然后打印出來供全班學習。
三、問題與反思
在進行作文評改創新的實驗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和困惑,例如:1.學生自生的寫作基本功和水平制約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2.學生對作文材料或者話題的分析缺乏深度和廣度。3.學生進行評改耗時較長,一般要四節課左右;耗材較多,因為小組推薦作文需要印刷。4.學生對作文的評價標準不熟,評價語言不夠規范。5.學生對作文的評價不夠全面,不夠深刻。6.在自評互評的過程中,對學生以及課堂的掌控有難度。7.自評與互評場面熱鬧但如何達到最佳效果值得研究等等。
任何改革與創新都會帶來新的矛盾新的挑戰,作文評改的改革與創新也不例外,但是,這種改革的意義重大,它可以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應該堅持下去。
(作者單位:湖北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