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鑒賞對于教師來說一直是教學(xué)的難點,也是重點;對學(xué)生來說,常常無處落筆,找不到突破口。其實,師生在平時注意積累古詩的意象,保持濃厚的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樂于拓寬文學(xué)欣賞的眼界,自然就會找準(zhǔn)古詩的意象,順理成章地找到了古詩鑒賞的突破口,走進(jìn)了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把握古詩的感情基調(diào),做各種考題亦會迎刃而解。
【關(guān)鍵詞】積累意象;濃厚的興趣;古詩意象賞析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biāo)準(zhǔn)》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考試大綱》規(guī)定:“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能力層次為E級。對于沖刺高考來說,怎樣走進(jìn)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進(jìn)行古詩鑒賞呢?
意象,是走進(jìn)詩國的一張門票。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即詩歌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或物,還包涵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的描寫對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上是固定的。我們熟悉了這些意象,就猶如買了一張門票,走進(jìn)了古詩的殿堂,走進(jìn)了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
一、送別類意象
楊柳,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tài)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和“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dá)依依惜別之情,以致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dá)怨別﹑懷遠(yuǎn)等情思。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等。
酒,既能排解愁緒,又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古詩多不勝舉,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或餞別之用。在古詩中,它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如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晏幾道《浣溪沙》“衣化客塵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長亭,鳳樓爭見路旁情”。
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詩,如白居易的《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芳草,如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夕陽,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水,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春色,王維的《送沈子福歸江東》“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秋,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送別類意象還有明月眼淚、孤云、歧路、浮萍、孤蓬、杜鵑、鴻雁、灞陵、寒蟬、蘭舟、西風(fēng)、畫角、落葉、殘紅、敗荷、細(xì)雨、寒鴉、鷓鴣、春風(fēng)、西樓等,這些意象都是詩人情感的載體,學(xué)生在鑒賞古詩時只要看到這些意象都可歸結(jié)為表達(dá)詩人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之情。
二、思鄉(xiāng)類意象
月亮,一般情況下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月亮都是思鄉(xiāng)懷人的代名詞。如張九齡《望月懷遠(yuǎn)》“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等等。
三、愁苦類意象
梧桐,在古詩國中,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芭蕉,在古詩中常與孤獨憂愁、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思連在一起,多傳達(dá)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猿猴,古詩中常常借助于猿猴表達(dá)一種悲傷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鵑鳥,在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哭啼,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鳥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dá)凄涼失落、蒼茫沉郁之情。李商隱的《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四、抒懷類意象
菊花、梅花、松柏、竹、黍離、冰雪、草木等,通常抒清高淡泊、不屈不撓、堅貞正直、頑強向上、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忠貞高尚、盛衰興亡之情。
五、愛情類意象
紅豆、蓮、連理枝、比翼鳥等,通常抒相思、愛戀、夫妻恩愛之情。
六、戰(zhàn)爭類意象
投筆、長城、請纓、羌笛等,常抒棄文從武、戍守邊疆、殺報國、悲愴凄涼之情。
教師在平時注意引導(dǎo)學(xué)生積累上述古詩的意象,保持濃厚的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樂于拓寬文學(xué)欣賞的眼界,自然就會找準(zhǔn)古詩的意象,順理成章地找到了古詩鑒賞的突破口,走進(jìn)了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把握了古詩的感情基調(diào),做各種考題就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xiàn)】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biāo)準(zhǔn)》2008年版
[2]《唐詩宋詞選讀名師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