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離不開集體的幫助和他人的指導。合作性教學策略具有展現集體功效,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整體提升等功效,在初中問題教學活動中應用廣泛。本文作者就初中問題教學中有效開展互助合作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能進行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教學;合作性教學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性教學策略,就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分工合作,相互幫助,彼此指導,體現民主精神和團隊精神,促進個體在集體活動中素養能力提升的學習策略。學生具有自然性和社會性等顯著特性,所開展的學習活動,實際上是借助他人的幫助和集體智慧的活動。數學問題作為數學學科知識內容的有效承載體,作為教師教學理念實施的重要平臺,為合作性教學策略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數學問題這一有效載體,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要求,將合作性教學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融于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調動和保護學生求知欲望和合作熱情。
一、設置生動問題情境,增強學生互助合作意識
情感是學生主動學習探知的“基石”,是學生學習熱情激發的“導火索”。學生學習意識增強,需要外在因素的有效刺激和內在情感的雙重作用。同時,數學問題作為數學學科內涵要義的生動展現,自身有著生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等特性,這就為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提供了“條件”。因此,在學習活動的每一階段,教師都要將學生內在情感激發作為合作學習活動開展的重要前提,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設置具有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密切生活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樹立合作共贏的“飽滿熱情”,實現“主動合作”意識的顯著增強。
問題:如圖,某縣為了加固長90米,高5米,壩頂寬為4米的迎水坡和背水坡,它們是坡度均為1∶0.5,橫斷面是梯形的防洪大壩,現要使大壩順勢加高1米,求⑴坡角的度數;⑵完成該大壩的加固工作需要多少立方米的土?
這是一道關于解直角三角形方面的數學問題案例。在該問題案例設置中,教師抓住了解直角三角形與現實生活中“建造大壩”之間的密切關系,設置了解決“輸水路線”的現實性數學問題,這樣,就將解直角三角形的生活性通過現實問題進行了有效展示,使學生在感知問題時,情感和心靈上受到“震撼”,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成為自覺要求。
二、提供合作探析時機,領悟探究解答問題要領
問題解答的過程實際就是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依靠個體的學習實踐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必須借助集體的力量和智慧。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問題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開展問題合作探究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對問題條件進行分析、對解題思路進行確定、對解題過程進行商討,從而逐步領悟和掌握進行問題解答的方法,為更好的開展探究問題活動提供方法支持。
問題:如圖,已知AD=BC,AC=BD,你能否得到∠D=∠C的結論?說說你的理由。
上述問題是一道有關“全等三角形”方面的數學案例。教師在該問題教學中,采用“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將探究的“任務”交給學生,教師先向學生提出“要證明∠C=∠D,需要證明哪兩個三角形全等?”、“通過AD=BC,AC=BD,這些條件內容,能否證明△ABD≌△BCA?還缺少什么條件?”、“你在證明△ABD≌△BCA時,運用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什么方法?”等問題,讓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學生在合作探究問題過程中發現,該問題解答的關鍵點在于“正確掌握和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此時,教師讓合作探究小組代表說出解題過程,最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合作,對該問題解答方法進行總結指出,解決此類問題時,關鍵要抓住問題條件內容,建立等量關系,正確運用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進行問題解答。
三、重視問題評析指導,培養良好合作習性
合作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需要建立在良好學習素養和學習習慣基礎之上。評價教學活動,則根據學生學習活動實際及表現,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指導和分析的過程,能夠及時全面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指導,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在問題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抓住教學評價的指導功效,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開展問題辨析評價活動,并在教師總結評析下,實現良好合作習慣和素養的建立。
問題:已知:如圖所示,△ABC中,∠ACB=90°,M為AB的中點,DM⊥AB于M,CD平分∠ACB,交AB于E。求證:MD=AM
教師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對該問題案例解題探究活動,要求學生找出解題的方法和思路,學生在學習小組集體討論基礎上,結合自身解題經驗,認為該問題解題可以利用構建輔助線的方法,連結CM,作CF⊥AB于F。根據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等于斜邊一半,可知CM=AM,所以,只需證CM=DM,再證∠D=∠MCE。因為∠BCF=∠A=∠ACM,∠ACE=∠BCE。所以∠MCE=∠FCE,然后再證∠FCE=∠D。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生確定的解題思路進行辨析活動,指出該問題應用的“構建法”解答策略符合解題要求,同時學生思路更加清晰,最后,教師要求學生代表上黑板進行演示。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辨析評價活動。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能動特性,借助有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實現能力素養的提升和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藕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