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時代的需要。只有以創新為目標,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動他們學好知識、學活知識,并全面發展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語文新課程標準曾經明確指出: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也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核心部分。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該如何去做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效果會更佳。
一、讓學生敢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使孩子們有安全感,敢于提出問題,讓他們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暢所欲言,讓他們的精神處于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任他們的想象馳騁,任他們的感情激蕩,任他們的思路縱橫,讓他們的多種想法涌動交匯,自然就會撞出創造的火花,引發創新的潛質,激發他們的靈感。
例如:在教《小鷹學飛》時,我為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氣氛,讓他們敢于提問,我自己扮演老鷹,并學著文中老鷹的語氣,給孩子們做示范。因為我夸張的語氣和表情,讓他們看得哈哈大笑。然后我讓他們自己揣摩一下小鷹的語句,如果可以就舉手上臺與我合作,扮演小鷹。因為有我的示范,他們的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竟然有好多孩子都想上來。在這個時候,他們因為精神處于放松的狀態,不再害怕,他們的表演也就隨心所欲起來。在如此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們的思維也會突破課文的限制,在表演中,滲入自己的想法,激發他們創新的意識,讓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多方向思考
創新思維是多向性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即使是同一篇課文,也會因為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背景及經驗世界,使得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會有所不同。那么,我們就要充分挖掘孩子們的潛能,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從多方面思考去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可使孩子們獲得某種創新的啟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啟發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他們的思維得到擴散。
例如:在教《石頭書》時,抓住“石頭就是書。”這一句話,要求孩子們聯系課文內容談談怎樣理解這句話。一位學生說:“這句話說明石頭就是書。因為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這是從石頭的樣子來分析的。第二個同學說:“雨點留下的雨痕,波浪留下的足跡,還有一些礦物質,都可以說明石頭就是書,因為它們可以說是書上的字。” 這是從石頭的歷史來分析的。第三個同學說:“石頭就是書,它不僅有字還有畫呢。因為有樹葉、貝殼和小魚的化石。” 這是從石頭的現在來分析猜想它的過去。這種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善于引導孩子們從多個角度分析、研究、思考問題,這樣可以獲得新的發現,也有利于鍛煉孩子們思維的深刻性,并為創新提供契機。而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問題,會帶給孩子們新異的刺激,容易引起他們探究反射,從而為一些創新思想的產生,提供了重要的條件。
三、展開聯想
事物的表象會引發人的一連串的聯想,這種聯想的深度與廣度將直接影響著人的創造力。由表象而產生想象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這也正是創新能力的最后體現。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創造一切契機,讓孩子們展開豐富的聯想,從而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訓練。
例如:在學完《拉薩的天空》一課后,我帶孩子們走出了教室,來到了學校操場上,我讓他們躺在草地上,仔細觀察我們的天空,看看我們的天空有何特征,看看藍天白云是怎樣的千姿百態和絢麗多彩。有的同學說:“天空一碧如洗,我想飛上去騎那條龍。” 有的同學說:“你們看那朵云多像一個小孩依偎在媽媽的懷里睡覺呀!”“你看,一匹高大的馬,多神奇呀!”……孩子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豐富的想象,描述著天空中神奇的景象。這里我們憑借教材,把語文教學延伸到課外,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引導他們創造性想象云霞的千姿百態,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引導實踐
孩子們天性愛動,對操作性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也正是創新所必須具備的情感基礎。在引導孩子們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他們的個性可以得到發展,創新思維可以得到訓練,主動探索的意識也會得到很好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創設情境,讓孩子們主動地動手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學好語文、學會語文。
例如:在教學《石榴》一課時,我讓孩子們去超市買了石榴帶到教室,在講述課文之前,我讓孩子們自己先動手解剖石榴,用自己的視角去觀察石榴。然后,再讓他們自己講一講對石榴的認識。之后,又針對孩子們對課文的內容興趣濃烈的特點,我鼓勵他們自己動手畫一畫石榴的變化過程,讓他們去網上搜索一下,關于石榴各個時期生長的圖片作為借鑒。第二天上課時,一幅幅富有創意的石榴生長圖片誕生了。在實踐過程中,孩子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總之,要想很好地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我們就要關注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教學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來培養孩子們的創新能力。讓他們的創新能力在語文課堂中,通過提問、思考、聯想和動手操作得到充分地鍛煉,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袁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