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很多語文教師的專題作業設計呈現出低效的現象,為了更好的進行專題作業設計,筆者認為可以巧用語文教學資源去優化專題作業的設計。
【關鍵詞】初中語文;專題作業設計;教學資源
實踐證明,內容新穎有趣、形式靈活多樣、解答方式不拘一格的專題作業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專題作業的質量。而這些專題作業的設計都必須要結合語文教學資源進行,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在學習活動中愿學、樂學,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比如,以下幾種專題作業的類型既豐富有趣,又形式多樣。
一、閱讀類作業
專題教學的設計,基本還是以教材為依托。教師在教學課文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材料,即以課本內容為基點,運用“課內學一篇,課外學N篇”的誘導法。例如,學了《我的叔叔于勒》,可讓學生讀《項鏈》;學了《楊修之死》,可讓學生讀《三國演義》;學了胡適的《我的母親》,可讓學生讀朱德的《我的母親》。這樣的閱讀,不僅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的領會課文內容,而且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豐富專題教學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初中階段,學生要閱讀的名著總量不少于6-9部,累計260萬字。教師可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并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運用在課外閱讀中。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對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段精彩文字進行品味賞析,也可對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進行評價,還可對某個重點進行綜合性、探索性的研究。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二、練筆類作業
練筆的形式可以結合專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擴寫、縮寫、續寫或改寫;也可以密切聯系課堂學到的寫作方法仿寫;還可以是以摘抄為主的讀書筆記和以寫真實感受為主的讀后感;以及以課文內容為主的聯想寫作。例如,在《幼時記趣》專題里,先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作者按照“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方位順序介紹了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于是我就給學生布置了仿寫作業: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寫一段話。有的學生仿寫的非常好:“不必說巍峨的泰山,陡峻的華山,秀美的黃山;也不必說云南昆明四季如春,四川九寨溝宛如仙境,杭州西湖景色怡人;單是眼前園林中的假山池沼就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這樣的仿寫訓練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對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
三、積累類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先后提到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對于課文中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可設計成課堂作業,要求學生當堂熟讀成誦。同時,還可讓學生準備幾個本子,摘抄一些和專題教學有關的成語、古詩、格言、名家名篇等。例如,在教學《專題 葉》前,老師布置學生摘抄有關“葉”的古詩詞、文章等,收集各種類型的樹葉標本。又如,在教學《專題 鳥》前,老師布置學生摘抄關于鳥的成語和俗語。這種摘抄的過程是學生主動汲取文化精華,提高欣賞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過程。積累型作業不僅包括語言的積累,還包括生活的積累,所以,學生除了要積累書本上的知識,還要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因為生活是個大舞臺,也是個大課堂,生活中有許多鮮活的材料,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思索人生的習慣。為此,我在自己多年的教學中,始終堅持“課前三分鐘積累”,即每天輪流一個學生利用課前三分鐘,講述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事。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積淀越來越厚。這些積累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提高。
四、采集創編類作業
由于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也不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編類作業就是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采集有關資料,對文本進行剖析,對內容進行加工,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學生通過搜集、剪貼相關資料及圖片制成學習小報,或以小組形式創編書籍、編演課本劇、小品、相聲等表現人物性格特點,這類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如在《糅合幻想現實,感受童話魅力》這一專題教學中,學習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一課時,布置學生將這篇童話編成課本劇。學生對這個作業非常感興趣,熱情很高,有的找道具,有的背臺詞,還有在旁邊出謀劃策,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教師的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完《孔乙己》和《范進中舉》后,我又設計了如下作業:發揮你的想象力,創編《孔乙己巧遇范進》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要求故事的情節要符合人物性格。對于這樣的作業,就連一些學習成績不太突出的學生也很樂意去做,既加深了對原著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結語
總之,我們在進行專題作業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語文教學資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優化專題作業設計,提高學生完成專題作業的積極性。另外,既然有寓教于樂的說法,我們的作業設計不妨有趣多樣一些,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整個過程都是開心、愉快,充滿好奇和不倦的興致。
【參考文獻】
[1]黃春蓉. 淺談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 新課程(下), 2011,(01)
[2]王克平. 關于課程改革中語文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0,(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廟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