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該文參考400m訓練的相關文獻資料和本校歷年400m訓練的檔案資料,采用生化指標檢測與數據分析等方法就中學生400m運動員賽前訓練的時間安排作一探討。
【關鍵詞】中學生;400m;賽前訓練
前言
賽前訓練是指賽前6-8周的訓練,其目的就是要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所以,賽前訓練安排得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發揮。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是賽前訓練有效進行的基礎,而運動員的主客觀反應可以幫助教練員評判他們對訓練內容的承受程度,以順利實施訓練計劃。筆者結合中學體育教學實踐,就中學生400m運動員的賽前訓練的時間安排進行研究,以尋求適合中學生運動員的賽前訓練安排,利于他們發揮水平,賽出成績。這對于體育特長生的運動生涯和求學深造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校2001年至2011年從事400m訓練的男女運動員,共計23人。其中國家一級運動員3人,國家二級運動員16人,4人接近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
2.研究方法:①查閱資料。包括與400m訓練相關的文獻資料和本校歷年400m訓練的檔案資料;②調查與交談。與運動員的交流、溝通,并及時反饋到訓練過程中;③生化指標檢測與數據分析。由江陰市第一人民醫院定期檢測運動員的生化指標,并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
二、結果與分析
1.賽前訓練時間的確定
目前,關于專業高水平400m運動員的研究表明,賽前訓練時間常定為8周。有采用逐漸增加量和強度,直至賽前一周左右調整的訓練方法;也有采用逐漸增加量和強度,直至四周左右降量降強度,最后一周調整的方法。
400米是一項缺氧運動項目,根據美國學者格拉德羅等的研究,其能量來源于:①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占30%—35%;②無氧糖酵解過程產生的ATP占55%—60%;③有氧代謝過程產生的ATP占5%—10%。可見,大多數能量來自無氧酵解,這可從400m比賽后,機體發生明顯的酸中毒現象得到證實。由于400米跑項目訓練的運動強度大,容易產生乳酸堆積,因此對運動員有氧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文獻資料顯示:當女子400m成績在50″左右時,其無氧供能和有氧供能的比例為6:1。本研究對象中,男子400m平均成績為51″19,女子平均為1′03″46,沒有研究表明,男子50″左右的成績及女子1′左右的成績和以上研究有區別。
與專業高水平的運動員相比,中學生運動員因比賽周期較短,年周期的運動量較小,學習任務繁重,所以其賽前訓練的時間安排應既能在比賽中出成績,又有利于疲勞恢復。筆者認為中學生400m運動員賽前訓練時間應是8周。
2.賽前訓練時間安排的研究
(1)方式1:前8周逐漸增加強度和訓練量,最后一周調整
這是筆者初涉400m訓練時的方法。在與運動員的溝通中,發現容易產生疲勞,特別是最后幾周的訓練,運動員明顯出現疲態,精神不易集中,訓練強度上不去。比賽成績與預計的有差距,甚至不理想。運動員沒有出現超量恢復的理想表現。
(2)方式2:前4周逐步增加強度和訓練量至最大,后三周保持最大訓練強度和量,最后一周調整
訓練表明,前4周的逐步加量和增強度是可實現的,但要保持最大強度和量三周是較困難的,大多運動員不能承受,以至在比賽中感覺肌肉緊張,最后100m非常吃力。成績平平,沒達到預期效果。從運動員肌肉緊張的結果推測,可能是調整時間不夠,因此,在以后的訓練中作了調整,恢復時間加長到一周半,但從運動成績看,與預期相差不多。
(3)方式3:前四周逐步增加強度和量至最大,隨后開始逐步減量和降低強度,最后一周調整
在該訓練過程中,對運動員進行了基礎心率和生化指標的監控。
①基礎心率的監測(見表1)。基礎心率是衡量人心肺功能的一個指標,也是教練員判斷疲勞的基本依據。從心率變化的趨向看,競技狀態越來越好。表中基礎心率是每天清晨起床后測得的每周的平均數。
表1:基礎心率的變化情況(單位:跳/分)
②血尿素氮的監測(見表2)。血尿素氮能評定運動員的負荷量。若一次大運動量訓練后,血尿素超過8mmol/L,說明負荷過大。若在訓練次日晨測定血尿素濃度,可評定恢復情況。值低,表示恢復適宜,身體機能良好。次日或第三日仍超過正常水平,表明機體對負荷不適應,機能狀態較差。表中對照值是前一周測得的數據。表中雖有少數超負荷數據,但整體趨勢還是能適應訓練的,運動員的機能狀態是良好的。
表2:血尿素氮的監測結果(單位:mmol/L)
③尿蛋白的監測(見表3)。尿蛋白常用以評定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大小。在運動員承受大運動量訓練后,運動員身體不適應,尿蛋白增加,繼續堅持一個階段,在強度相同的訓練中,尿蛋白的量又逐漸減少,這是身體對運動量的適應性反應。若尿蛋白量只增不減,則疲勞加劇,機能下降。表中顯示,隨著運動員對訓練的適應及運動量的逐步減少,尿蛋白含量逐步趨于較低的含量,這表明運動員機能狀態良好。
表3:尿蛋白的監測結果(單位:g/L)
④安靜時血紅蛋白值的監測(見表4)。中跑運動員血紅蛋白的理想值為男隊員145—172g/L,女隊員136—164g/L。持續的激烈運動后或運動員機能狀態較差時,會出現血紅蛋白降低,當運動員機能狀態良好,身體對運動負荷適應時,血紅蛋白值較高。常用晨安靜時血紅蛋白值評定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此外,血紅蛋白值也反映運動員營養和健康狀態的基本指標。
表4:安靜時血紅蛋白值的監測結果(g/L)
表4中是賽前訓練期最后五周,每周一次測得的HB值。對照值是大量大強度超負荷訓練后測得的HB值,所以較低。表4顯示,各隊員的HB值指標變化趨勢基本相同。第五周是過渡周,有了前期的鋪墊,運動員的適應,再加上適量的降低了訓練量,因此指標略高于對照值,說明機體適應恢復良好;第六周繼續降量降強度,HB值又有升高,第七周中量大強度訓練,HB值都處在一個比較高的狀態;第八周進行恢復,做一些適量的運動,HB值維持穩定的高值,達到了超量恢復的預期目標。
3.比賽成績的分析
經篩選,筆者采用方式3作為中學生400m運動員的賽前訓練方式,現就其中四名運動員的比賽成績(見表5)作一比較和分析。其中訓練成績是手計時,以往成績和比賽成績均為電計時。從比賽成績和以往以及預計成績的比較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比賽中表現出來的信心,狀態和結果都是讓人滿意的。這和生化指標的監測結果是一致的。與同年齡組的其他學校的運動員進行橫向比較,發現本校運動員的成績提高較快。
表5:四名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比較
結語
1.中學生400m運動員的賽前訓練時間以8周較合適。
2.中學生400m運動員的賽前訓練中,運動負荷的增加和降低應循序漸進,尤其是強度的增減。
3.中學生400m運動員的賽前訓練,先逐步增加負荷,達到最高負荷后逐步降量降強度的方式是比較合適的。但應注意,調整前一周的強度應保持比較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錫讓 等.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8
[2]茅鵬.滿負荷與大運動量[J].體育與科學,1995(6)
[3]茅鵬.成績水平決定于訓練結構[J].體育與科學,1996(4)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