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素質教育注重知識的識記,注重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更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個性。英語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培養在國際化、信息化社會中獲得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必須做到以下五個方面:
一、生活化
1.注意引導學生留意身邊的英語
我們身邊的英語隨處可見,廣告、商品、游樂場所、酒店、旅游勝地、電視廣播、媒體等等,對我們的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例如:有個學生問“一個洗發水廣告說了句‘頭皮?No way!’是什么意思?”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教師一般都不立即作答,而是引導學生聯系所學的知識,鼓勵學生講出自已的理解,然后加以補充。學生喜歡喝飲料,喝的同時請注意各種飲料名稱的表達方法。如:可口可樂(Coca Cola),百事可樂(Pepsi-cola),七喜(seven up)等等。
2.創設較為真實的情景
英語課上教師積極的創設情景,營造氛圍,可以使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Telephone call》一課時,作為教師課前可以布置學生帶來一些電話或手機,同時設置如下情景:Today our Maths teacher, Mr. Wang is ill at home.How does he feel now? Let’s call him.(今天我們數學王老師生病在家,不知道他現在感覺怎么樣了,讓我們打個電話給他。)在此情景中教授句型:a. Hello! This is xxx speaking. b.Is that xxx? c.May I speak to xxx? d.Sorry, wrong number. 通過師生一起打電話,學生很快掌握了英語打電話的句型并切身體會到了與漢語打電話的不同。之后,我又設置了更多的打電話情景給學生,讓他們在情景中運用所學句型進行對話。一節課下來,學生便能繪聲繪色的表演對話,同時激發了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的興趣。由此,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3.積極運用英語
鼓勵學生積極運用英語,也是英語生活化的重要體現。學習英語,目的在于用英語進行交際。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不管是在課上還是課后都能盡可能多的運用英語,做到學用統一,哪怕英語中夾雜漢語也值得鼓勵。例如:有時上課故意遲到并向學生說:“I am sorry I am late. May I come in?”學生不約而同地大笑:“Come in, please.”在特定的環境中,師生間的簡單問答,既說明了學生對某些功能意念項目已熟練掌握、運用自如,又體現了師生間融洽的關系,為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展開打了情感基礎。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過程中,難免會出錯、鬧笑話,但只要老師不斷鼓勵及時訂正,學生就會不斷進步。
二、活動化
小學英語課堂非同于其他課堂,它要多以活動形式出現,以培養聽、說技能為核心。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并結合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我以動制動,將學生的無序小動作變成有助于學習的有序大動作。教師應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讓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以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和運用語言思維的能力。如在教學了顏色white,pink,black,orange和brown后,讓學生制作彩球,然后進行練習:教師播放錄音“pink ball”、“black ball”、“orange ball”……學生則根據錄音的內容邊說邊出示彩球,還可以加快練習的速度,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也可以使他們的靈敏性和注意力得到加強。這樣通過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說的欲望,同時學生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同時,我們還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重難點,在課堂上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
三、音樂化
運用音樂學習語言是進行英語教學的好方法,它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鞏固所學知識。對所學的單詞、句型等,用童謠、兒歌、小韻律詩配上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學生對此會非常感興趣,當然就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任務化
任務型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微縮后的“小社會”,教學中強調師生、生生交往,互相吸取經驗和教訓,解決問題,使語言能力有了落腳點。任務型教學在教學的起始階段,以真實的語境激活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在解決某種交際問題的情景中,通過師生、生生交流互動、意義協商等交際活動,關注語言意義。任務型教學是當今外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在實踐中要解決小學生英語語言的困難,必須依據他們語言學習的心理特點、恰當的設計教學任務,簡化和趣化教學內容,從而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氛圍,提供恰當的學習支持和學習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通過全方位的感知和體驗,輕松地學習和掌握語言知識,有效地提高聽說能力和英語水平。
五、多元化
目前小學英語內容較為簡單,因此教學內容應體現多元化的特點。要想達到大容量輸入的目的,我們有必要作一些適當的補充。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可指導學生課后去閱讀一些英語讀物、報刊或雜志。也可以將課外的知識適當的引入課堂,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