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注當前中職化工專業課堂的“通病”,教師累,學生睡。深入分析其中原因,那就是老師們沒有充分有效激活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化學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既受用人單位歡迎,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合格化工專業人才。
【關鍵詞】化工課堂;激活非智力因素;化學學習能力
放眼當前的中職化工專業課堂,你會發現:上課睡覺現象已相當普遍。某職業學校的校長談到關于教改的問題時說:“職校的教學改革亟需解決學生上課睡覺的問題。”這讓我們很有同感。我們職校的的學生,雖然入學時成績差一點,學習習慣差一些。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是有的全神貫注,有的東瞧西看,有的聚精會神,有的心不在焉或萎靡不振,甚至“伏案”入睡。不同的表現體現著他們不同的學習動機、興趣、情緒、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在一個人的學習和事業的成敗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同尋常的。所以,只有有效激活非智力因素,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化學學習能力,才能培養出既受用人單位歡迎,又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合格的化工專業人才。以下是筆者與同行共享幾年來成功的實踐經驗,以拋磚引玉。
一、培養興趣,讓學生輕松學習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是幫助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實驗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但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不少老師重視的是教學過程的形式化、情景化,教育手段的“媒體化”, 將“做實驗”變成“講實驗”。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職業中學的化學課堂尤其要重視實驗在化學學科中的作用。例如:在學習《鹵素》一課時,可以設計一個“白紙顯圖”的實驗:課前準備一張吸水性好的白紙,上課演示時先用淀粉溶液(也可用米湯或面糊代替)在紙上作畫,待字跡稍干,問:“同學們,白紙上有圖案嗎?”學生們齊聲:“沒有。”隨即用毛筆沾少量碘酒涂抹在白紙上,白紙上就出現了一幅圖畫,這時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接著問:“同學們想不想知道為何顯圖嗎?”學生又一次齊聲:“想。”好奇心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深厚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從而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興趣和創造的欲望。
二、情感溝通,讓學生愛上學習
情感是學生對學習的態度體驗,它反映著學生的學習和需要之間的關系。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心情舒暢、精神樂觀、思路開闊的情感能促進認識過程的發展,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最樸素而最有效的道理,那就是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情感變化,積極創造健康的情感境界,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學生愛上學習。在化學教學中要加強與學生情感溝通,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特點,遵循良好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教者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科學素養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愛科學的情感。如英文“china”的本意是“瓷器”,在歐州人眼里,“瓷器”就是“中國”的代稱,這很好地說明了我國古代化學工藝對世界文明的影響。1965年我國化學家與生物學家合作,首先合成了結晶胰島素,1981年又合成了核糖核酸,為人工合成物質邁開了新的一步。這些情節將震憾學生的心靈,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又如:在“鹽類的水解”教學中,針對“鹽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問題,可創設實驗探索的情境:課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準備盛有NaCl、CH3COONa和NH4Cl三種鹽溶液的燒杯,上課時先讓學生推斷它們的酸堿性,然后引導學生用PH試紙或紫色石蕊試液測定,讓學生在親自實踐中發現問題,形成認識。上述鹽未電離出H+或OH-,為什么有的鹽溶液卻呈現酸性或堿性?由此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愛上學習。
三、挫折訓練,提升化學學習能力
在成功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我國古代屈原被放逐而作《離騷》,司馬遷受腐刑而著《史記》,法國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失敗了1000次,終于提煉出一種天然放射性元素鐳。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告訴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這些不如意僅僅是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絆腳石,我們應該正視挫折、駕馭挫折、化解挫折,最終戰勝挫折,在向科學高峰攀登的過程中,只有具備不畏艱苦、不怕挫折、百折不回、萬難不屈的堅強意志,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在化學教學中有機地滲透挫折教育,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化學教學中可以運用化學史料,提高學生對挫折的認識。講緒論課時,可以介紹化學發展的艱辛,如從燃燒的氧化理論的誕生到原子、分子理論學說的建立,從某種新元素的發現到新物質的合成,都是從無數次失敗中獲得成功的。
又如:在學好《烴的衍生物》中醇一節內容后,我們對諾貝爾在制備硝化甘油時經歷的磨難向學生介紹:諾貝爾為了大批生產硝化甘油,在改進工藝時,發生了多次爆炸事故,弟弟在事故中喪生,父親受了重傷。然而諾貝爾面對失敗沒有畏懼,沒有放棄,而是更冷靜地思考分析,更投入地工作,置生死于不顧,發現了用冷水管散熱生產硝化甘油的方法。后來諾貝爾又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無數次實驗后,終于發明了一種既有爆炸威力又安全的膠質炸藥。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通過對學生化學史的教學,使學生勇敢面對暫時受到的挫折、冷情思考,總結教訓,去尋找正確的道路。
實踐證明,我們在化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激活中職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培養,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同時也滿足企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