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該文結合班集體建設實踐,從“嚴”字當頭,抓入學教育,嚴格開端;“誘”字明理,抓心理疏導,誘導引路;“活”字出效,抓評價方法,激活潛能三個方面探討了寬嚴相濟的班級管理策略。
【關鍵詞】高一新生;班主任工作;寬嚴相濟
一、問題的提出
近日,偶讀劉墉的短文《菩提樹》。菩提樹由于在那個城市很少見,人們為了保護它,從小就為它支撐了木架,并拴上了鐵絲。但隨著樹的成長,鐵絲漸漸地嵌入樹皮,最終扼殺了樹的生命。
由此,筆者想到自己的學生。高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關鍵時期,學生在學習態度、思想品德、紀律觀念、行為習慣、身體素質等方面能否朝好的方向發展,直接影響著他們在整個高中階段能否健康成長。因此,為讓他們每個人都能成才,我們常常煞費苦心地制定了許多條條框框,這就像給小菩提樹拴上了鐵絲一般。學生們慢慢地學乖了,明理了,殊不知,所有的這一切卻桎梏了學生的成長,學生都變得墨守成規、人云亦云、死氣沉沉了。
反之,我們就能大撒手,讓他們任意行事,我行我素了嗎?當然這也是不可取的。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上有“一條簡單而明智的真理,這就是:你向自己的學生提出一條禁律,就應當同時提出10條鼓勵——鼓勵他們從事積極的活動”。對于任何一條規定都不能讓學生認為是對他們的禁止,而應讓他們理解為行動的號召,是在鼓勵和幫助他們在善良的土地上站穩腳跟。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應寬嚴相濟,做到約束與自由并存,規章與自律同在。同時要讓學生理解,約束應是一種自覺行為,而不是負擔。
二、寬嚴相濟的班集體建設策略
1.嚴字當頭,抓入學教育,嚴格開端
首先,養成嚴格的紀律。高一學生告別初中母校考上高中,每個學生都帶著抱負和理想,希望和追求,雄心壯志,打算在新學校有個好表現,得到老師的賞識,同學的贊揚,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們對新學校的一切都有新鮮感,但對新學校還不夠了解,也不知怎樣做才能適應新環境、新要求。因此,要抓住這個契機,一方面,向學生介紹學校的光榮校史,校風、學風、教風建設,教育教學質量成果,帶領學生熟悉學校環境;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和紀律要求。學生一入校就實行嚴格管理,提出嚴格要求,加強嚴格教育,進行嚴格訓練,要求嚴格遵守,違反嚴肅批評,讓學生認識和體會到“嚴是愛,松是害”、“嚴師才能出高徒”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創造有序的生活學習環境,從而達到有效教育目的。
其次,嚴格做人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教知識,還要教做人的道理。高中階段,更要明確做什么樣的人,遵循做人的原則。像《守則》、《規范》中的內容,都要求每個學生能做到,發現問題,嚴肅批評,及時糾正,全面教育,不落一人。
2.誘字明理,抓心理疏導,誘導引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對于思想品質、心理素質尚未成熟的學生來說,教師給他們多一絲微笑,少一分嚴厲;多一些寬容,少一點指責;多一層尊重,少一些約束;他們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信。
對高一新生從嚴要求,無可非議。但學生畢竟年齡還小,知識水平、心理和生理狀況都還沒完全脫離孩子氣,況且每個人都有得到尊重的需要,因此,對學生必須抓心理誘導。教師不能簡單粗暴,老是板著面孔強制學生守紀,不能一味責備、訓斥學生,更不能單憑一句閑話,一次不守紀律就視為調皮生,一次考試不理想就說是學差生等等。以強制和粗暴的方法對待學生,只能說明教師的無能,或把學生教成馴服的羔羊,或逼他們帶著不滿,從緊張、回避走向欺騙、反抗。
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喜愛學生,信賴學生,平等真誠地對待學生,要在誘導溝通上多下功夫,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到友愛和尊重,才會樂觀而自信,才能“不唯書”、“不唯上”,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質疑;才會變得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創造力。
在班級管理中,對待那些有“特點”的學生,筆者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啟發、引導、鼓勵,解決學生心理矛盾,消除心理障礙,減輕心理負擔,使他們正確對待他人和自我,消除抵觸情緒、逆反心理或畏手畏腳、無所適從等心態,從而激發更高層次的學習動機,達到自主、自律的目的。
3.活字出效,抓評價方法,激活潛能
“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育語言應當是引火線、沖擊波、興奮劑,要有啟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的確,一則蘊涵真情又恰到好處的操行評語,是指引學生前進的航標燈,激發潛能的催化劑。
學生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的努力獲得別人的贊賞和認同。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善于運用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做出及時、中肯的評價,使學生認清自己的水平和位置,找準努力的方向,為自己的發展承擔起責任。
筆者常用的評價方式有:課堂常規評價、成長記錄評價、學業成績評價、才藝特長評價、獎勵性評價(如獎勵象征物、獎勵某項活動的主持權、獎勵課上的優先發言權等)、懲戒性評價(如懲罰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完成一項調查工作或辦一期黑板報,懲罰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同學做一回小老師,懲罰發言不積極的同學向老師提幾個問題,懲罰不喜歡社會實踐的同學完成一次學科專題活動的主持任務,懲罰學業考試成績低下的同學編寫幾個章節的知識體系等)。靈活多樣的評價真正體現了寬嚴相濟,真正煥發了學生的青春活力。
有人把教師稱作“辛勤的園丁”,既然是園丁,我們就要用自己靈活的雙手,為學生修剪“枝杈”,就要像對待那被保護的菩提樹一樣,隨著樹的成長,及時把鐵絲放一放,直到將鐵絲和木架都撤掉。只有這樣,小樹才能“成材”,學生才能真正“成才”。
【參考文獻】
[1]班華,王正勇.高中班主任[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朱永新.新教育之夢(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覃川.今天怎樣做教師[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