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高中化學應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進行教學改革,本文從探究式教學的意義與探究式教學的措施進行分析,從而加強實踐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開展,大部分教師都肯定了探究式教學的價值,并不斷將其應用到實踐教學過程中。探究式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構建知識方面更具自主性,逐漸形成科學發展的持續觀念,深層次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這是一項提升能力的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縱觀我國傳統式教學方法都是以“灌輸”、“填鴨”為主,整個課堂教師是中心。高中化學知識具有多而復雜的特征,這樣的課堂氣氛,過于單一的教學方法,時間長了學生自然會感覺到平淡,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導致注意力下降。其結果必然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談不上學生如何去靈活使用使用知識,提高應用能力?!缎禄瘜W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加強學生親身體驗從事科學探究的活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情感,從而真正體會到科學的本質意義,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高中化學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探究式教學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其創新能力,最終才能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二、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激情
1.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化學的實用性
化學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非常緊密,教師在選擇內容時,應該善于從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入手,借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2.提出問題和引導學生形成假設
問題的提出是探究的前提,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能順利開展探究式教學。探究問題的好壞大部分都來源于教材之中,可以順著一條知識鏈去摸索,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資源去對問題進行挖掘。在實際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一定要通過觀察、實驗、瀏覽教材等方法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將問題作為出發點,將新知識融入到問題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敢于提出問題,積極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過氧化鈉”性質相關知識時,先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教師抓住時機開始舉例,如日常生活中呼吸面罩中所蘊含的供氧劑就是過氧化鈉,隨之設計問題:為什么過氧化鈉可以作為供氧劑?供氧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樣的反應?然后基于這個問題開展探究活動,從而讓學生掌握了過氧化鈉的基本化學性質,有助于學生將化學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培養學生靈活使用知識的能力。
三、重視信息技術與探究式教學的結合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已經是信息時代,多媒體與互聯網等眾多現代化技術被逐漸推廣到社會各個領域當中,高中化學也應該重視信息技術與探究式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從互聯網上尋找與化學知識相關的信息與材料,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電腦軟件對相關化學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另外,可以建議學生到專門探究性主題網站去學習,選擇與化學知識相關的研究課題,申請各方面的網絡幫助,實現自主探究,這樣的方式能促進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資源投入到化學探究式學習中去。
例如,在學習“大氣污染”相關知識時,教師應該主要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然后與多媒體結合,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最終解決知識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教授這課前一周設計三個問題給學生:一是,酸雨如何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二是,如何來防治酸雨,具體措施該怎么做;三是,汽車尾氣造成的危害與防治措施。在課堂上讓各個小組長進行小組匯報,然后由小組成員進行補充與完善。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展示各自收集到的相關資料,如數據、視頻、圖片等等。這種教學模式能有效構建課堂氛圍,而且效果非常好,完全可以將化學課堂的枯燥與抽象程度降到最低。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探究式教學模式遠比教師單一、反復講解更具有實效性。
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替代一些費時或有毒有害的實驗、模擬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模擬化學實驗錯誤操作后果、模擬實驗設計、模擬化工生產過程等。對于一些可見度不是很強的試管實驗,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在演示實驗后,播放模擬實驗的Flash課件,以放大實驗現象,使全班同學都能觀察到實驗現象。
例如,堿金屬與水的反應,教材是安排一個演示實驗:綠豆大小的鈉、鉀分別與水反應。然后根據實驗現象得出鉀比鈉活潑。教材再提供實驗事實:銣、銫與水的反應比鉀與水的反應還要劇烈,它們遇水立即燃燒,甚至爆炸。最后得出堿金屬的性質遞變規律。教師在課堂上演示銣、銫與水的反應的實驗是很危險的,也很難進行。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銣、銫與水的反應視頻資料。
案例分析:視頻資料給學生提供了鮮明的實驗現象,形象的視覺和聽覺效果留給學生的印象是干巴巴的文字所無法達到的,與此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科學的奇妙,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探究興趣。
四、精心設計實驗,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中,通過新奇的實驗現象與學生正常實驗與原有的知識會產生一些矛盾,這樣可以有效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刺激,從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求知欲望。例如,原電池的教學,若是利用理論進行分析,會顯得非常枯燥與抽象。但是如果采用“番茄電池”的實驗,學生一旦聽到賀卡音樂的想起必定能引起共鳴,產生濃厚的探究欲望。接著,將一些問題融入,如番茄怎么能產生電流、想要構成一個能產生電流的裝置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問題的出現必然能引起學生進行探究,怎么樣通過探究去解決這些難點與疑問,能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實驗中,親手做,并在這個過程不斷發現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順勢引導,層層深入:
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
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
鋅片與銅片如果同時插入稀硫酸中然后用導線連接上端又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氣泡從哪里逸出,怎么樣逸出的?
在導線中接入電流計,指針是否會出現偏轉?偏轉的方向如何呢?
在實驗中設計這樣的問題,通過“矛盾”的不斷出現,啟發學生一邊思考,一邊親自試驗,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在實踐中將一個又一個疑惑解決的同時,總結出原電池工作的原理。通過實驗的探究教學過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而且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實現導其悟而后達其辭。這樣才能使其學生總是在探究的氛圍中,親身體會獲得成功的快樂感,讓學生明白高中化學不再是他們的“克星”,不再是他們的負擔,最終必定能形成一種學習的樂趣和一種學習化學的習慣。
總之,探究式教學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的,不僅僅是在實驗上,還應該從化學歷史上,下一定功夫,加強對化學資料的探究,其實每一個解題方式也就是一個探究過程。思維上的跳躍也屬于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學是各式各樣的?;瘜W探究教學不僅要掌握教材要點,更需要通過教材內容設置教學情境,這才是保證探究活動與原理掌握能統一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崔杭.淺談高中化學互動與探究式教學的構建[J]. 中國校外教育, 2010,(19)
[2]韓文麗.合作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考試(教研), 2010,(11)
(作者單位:重慶市字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