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案”是“三案·六模塊”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與學相結合的載體,體現了“學教合一”的理念,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筆者根據本校實際的情況從導學案的作用、導學案的設計、導學案的使用及使用導學案的體會和反思四個方面進行案例式的實踐與分析研究。
【關鍵詞】導學案;設計;使用
一、導學案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導學案”,是教師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對教材、學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編制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每單元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疑難信息點引、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學能嘗試測試、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上課時,老師和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一篇導學案,課前學生按導學案預習,課上老師按導學案教,學生按導學案學,課堂筆記在導學案上記,課堂練習在導學案上做的教學模式。導學案既是教案,也是學案,它將課前預習、新課導學、當堂檢測、總結提升、學習評價和課外作業等教與學的要素有機地整合到一起,大大提高了常規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的講,學生被動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
二、“導學案”的設計
教師對導學案的設計,應從教材的編排原則和知識系統出發,對教材和教參資料以及自己所教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合理處理教材,盡量做到導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導學案內容的學有效性應落實以下幾個原則。
1.準確性原則
①教學目標定位要準確
目標制定既要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又要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發展。教學目標科學的定位需要每個教師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再細化為問題和練習。
②導學提綱問題設計要準確
問題是書本內容的細化,是三維目標的具體化。只有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更好地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問題設計要準確、簡明、可操作、能達成,前后問題要有內在邏輯性,不能犯常識性錯誤。問題具體化,不出現 “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的詞語,而用記住、會運用、解決某問題等明確用語、重難點及易錯、易混、易漏內容做出標注。
③練習設計要準確
練習要有針對性,要針對本節課的難點、重點、學生和生活實際,提高練習的精度。設計練習應聯系農村實際。
2.主體性原則
在內容上的選擇給課堂開設“超市”,教師向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超市貨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在選擇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步驟,由一貫的教師先示范、講解動作要領、學生照做,然后再糾正錯誤動作……這種模型,學生個性是沒有的,自主學習的權力被剝奪了,特別是創新思維也被扼殺了,那么在學習Excel時,不妨開一個“超市”。例如,在學習“Excel中函數與公式的應用”時,設計一個情景:“期中考試過后,我們能不能幫班主任分析一下我們班的成績,如每個學生的總分,各門功課的平均分等!”它給了學生一個比較寬松自主的選擇范圍,能誘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一個人人都能參與,個人都能樂于參與的教學新格局 得以形成。開放性的問題,給了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一個方法,一個動作可能就會成為課堂的內容,從而來支配教學手段、方法和過程,讓學生感到自己的責任和存在,他們在練習中互相理解、支持,專心投入,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他們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接下來把課堂交給學生,由學生組織、管理,教師做好適當的引導和評價。
三、導學案的使用
1.學生自學教材,完成學案中的有關問題
它要求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學案中哪些內容只要略讀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后聯系才能解決等等。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這也是我校實施規范化自主學習與發展的終極目標。
2.學生分組討論導學案中的有關內容
分組討論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須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而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以便在精講釋疑或學生展示交流時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導學案中問題的展示與交流
展示與交流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匯總在一起,由學生進行重點講解,其他同學做輔助與補充。
【參考文獻】
[1]湯清. 《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實例分析》 中小學電教, 2008年5月
[2]葛連干. 《從一節公開課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定位于活動設計》 中小學電教,2010年1月
[3]聶春燕.《信息技術教學中學案的辯證使用》中國電化教育, 2010年11月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