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前提在于備課。如何有效備課?備教材,備教學目標,備教學起點,備課堂預設。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想有效地兼顧這兩點,教師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進行有效備課,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高效。
【關鍵詞】課堂高效;有效;備課
課堂教學是否高效,前提在于備課。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當下的許多所謂的高效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老師往往忽視了備課這一重要環節,從幾本練習冊中羅列出幾個問題,拼湊成一份導學案,學生手捧著這樣的導學案,從自備的教參書中尋找出答案填寫上,然后在課堂展示的環節中將答案照本宣科地讀出,一堂熱熱鬧鬧的所謂的高效課堂就完成了。這樣的課堂解放了老師,卻耽誤了學生。其實,不管何時何地,課堂教學的效果永遠取決于備課的質量。因此,我們要想課堂上達到高效,課下就必須充分的備課。
一、備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知識載體,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材料和學生認識世界的媒介。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抓住教材的實質,對教材進行適度開發,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
1.以教材為傳授知識的載體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再加工,將教材內容變成學生易于學習的內容,賦予材料以活力,給知識以生命。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味地照搬課本上的內容,脫離學生的認知,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我們應以教材為傳授知識的載體,將教材內容轉換為知識目標傳授給學生。
2.以教材為主,開發適度
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但是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教材的閱讀理解,過早過多的補充內容,甚至偏離文本,大談所知資料。教材受到的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停靠點。
還有的教師片面強調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對遠離生活實際的內容進行刪減和更換,消減了學生的認知途徑。
教師在備課時,只有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同時,注重文本的價值導向,充分發揮教材的載體作用,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備教學目標
備課時,我們一些老師往往憑著自己的感覺備課,忽略了教學目標,一節課備下來,目標模不明確,一節課下來,學習效果甚微。
三、備教學起點
清楚學生需求是教育教學的起點,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的教育,才會是高效的教育。因此,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1.清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奧蘇伯爾有句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蔽之,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教學。”不可否認,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我們的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才能真正適應學生的需求。因此,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這樣教師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教學設計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2.清楚學生的個體差異
“知人才能善教。”每一個學生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具有學習、創造的潛能。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就必須深入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并承認個體差異、重視個體差異。從而設計出多層次的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距離自己最近的目標區內得到發展,獲得認可,從而受到激勵,向更上一層次的目標努力。
四、備課堂預設
教師課背得清楚,學生不一定學得明白。教學活動具有著復雜性和多變性,因此精心的預設是讓學生學明白的基礎。可是,我們備課時往往忽視了預設,而無法生成。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蝸牛的獎杯》一課
師:同學們,看著蝸牛背著重重的硬殼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你想說些什么呢?
生:蝸牛啊,你的翅膀褪化了,再也飛不起來了。你永遠都不可能奪冠軍了。真可惜呀。
生:蝸牛啊,現在你的身體也被粘住了,連探個頭都那么艱難,連一點行動的自由都沒有,更不要說飛了,太可憐了。
師:還有別的意思要表達嗎?
生:蝸牛,我幫你用小石塊砸破那硬殼,你就可以自由啦。
生:對。我們砸得輕一點,不會傷到你的。
師:大家真聰明,真有愛心,蝸牛會很感動的。那你們還有別的話要說嗎?舉手的學生越來越少,發言的內容仍局限在對蝸牛的同情中。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僅僅有“蝸牛真可憐”的認識,顯然閱讀是淺表的,或者說是片面的;學生對“蝸牛的硬殼可以砸碎,結果照樣能自由飛行”的認識明顯是錯誤的。可是老師既不能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閱讀理解,也不能對學生的錯誤認識及時指正。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原因是教師在備課時缺乏對課堂的充分預設。對學生的回答缺乏應有的估計,根本無法做出相應的引導,只能以“還有別的意思要表達嗎”、“還有別的話要說嗎”等來進行簡單的應對,對學生的感悟、思維和表達絲毫不具有啟發意義,只能任由學生的思維在原有的道路上滑行。
可見,精彩的生成離不開之前的精心預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復雜多變的活動,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要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有一個清晰、理性的、多方向的思考與安排,因此要重視預設。
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又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想有效地兼顧這兩點,教師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進行有效備課,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更高效。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市鋼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