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本文就英語課堂中如何進行創新教學進行了研究,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語言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音、語調、書寫的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躍出教科書的知識架子、學活書本,我做了以下幾個嘗試:
一、以教師的素質,熏陶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位教師要想成為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首先應有深厚的英語語言知識儲備。教師并不是教科書的忠實復述者,教科書也無論如何不能成為其知識的唯一來源,他知道的東西至少要比他教給學生的多10倍,20倍,教科書只能當作彈離的跳板。每堂課除了教會學生一定的知識,還應使學生在生活中靈活地學以致用,如果達不到這兩點,學習就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學習也將被學生視作一種苦役。其次教師應善于從點滴小事中激勵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所學知識,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還應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樂于從事創造性的活動,從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轉化。
二、以濃厚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
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標準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善于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小學英語每堂課的內容一般都較貼近于生活,學生理解和接受起來也比較快,這時孩子們就會迫切地需要學以致用,需要脫開書本,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創作會話。每當看到同學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時,我就知道他們的智慧之光又開啟了,于是我會適時地給他們更進一步的指示,或者干脆讓他們自己設計。
比如,在《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6 Let’s go by taxi中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活動Let’s talk !
周末就要到了,讓學生用所學習句型和同學一起定個計劃吧。(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p>
A: Hello, …
B: Hello, …
A: Let’s go to the …
B: Good. But how do we go there?
A: Shall we go there by …
B: Great.
另外,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愛玩、愛演、愛唱是孩子們的天性。教師僅僅給學生留下充足的復習和作業時間是不夠的,重要的是給他們獨立思維的空間。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所以我常常組織學生改編課文對話,或者給個話題,讓孩子們用所學過的交際用語編寫對話,并進行表演。這種圍繞一定的情境進行自我探索的學習方式,不僅大大的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而且在此基礎上開展的協作交流,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利用,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意義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5 Review and check Part D Look and talk中,將小組以抽簽的形式分別對生活中常遇到的購物情景,如在服裝店、學習用品店、水果店、玩具店購物等進行自編自導。將英語真正用到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以新穎的教學手法,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英語的使用是一種主動性和預見性的過程。一詞聯想,群體記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我們在教學中常??吹剑簩τ谝恍┯⒄Z語法規則,學生看似都知道,但使用時卻往往顧此失彼。鑒于此,我們可以擬定一些相關語言事實和現象的范圍,以便使學生在思想上深入思考它們的同時來解釋語法規則的實質。如:在學習使用現在進行時的句型時,同學們不是忘了be動詞,就是忘了v+ing,并不能真正理解這個時態的真實意義,于是我采用狀態描述法,即一部分人做出各種姿態,假裝在做某些事情,另一部分人描述,然后再作自我狀態描述,這時已經透徹理解的規則,就不是死背硬記,而是多次地被用來從思想上說明事實了。學生在思想上多次地想到這條規則,于是規則對他們來說就好像成了一把學著使用的鑰匙。至此,學生的思維已不再僅僅局限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或某一方法,教師應適時地充分地肯定他們的獨創性。只有充分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使學生活學活用。
四、以新穎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情景的產物。離開了情景,語言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學情境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品格的形成,視野的開闊有極大的影響。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積極幫助學生創設情境。因此,我將情景教學與TPR教學法(全身動作反映法)相融合,利用錄像、錄音、圖片、故事等手段創設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排除母語干擾。創設的情景要力求真實,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要緊密聯系,突出語言的實踐性。采用情景教學法和TPR教學法,營造語言情景,學生從中感受語言,內化語言。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學,整體感知語句,進行詞不離句,句不離景的語言學習。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學,必須遵循“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的原則,全面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給教師的建議》.[蘇]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
[2]《英語課程標準解讀》200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組織編寫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仁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