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練習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學生鞏固課堂的評價方式。課堂練習設計策略是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基本功和教學藝術的體現。本文介紹了高中物理課堂練習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練習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要突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課堂練習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學生鞏固課堂的評價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課堂練習的作用,利用難度適當的習題拓寬課本知識,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高中物理教師而言,靈活運用課堂練習設計策略,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
一、高中物理課堂練習設計的要求
1.設計課堂練習,要抓住教學時機
從高中物理教學的實踐來看,解題方法教學絕不是孤立的,它與知識教學緊密聯系。在課堂習題的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物理的實際狀況。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充分展示教師的綜合素質,在課堂練習設計時能審時度勢,針對課堂教學提出具體的方法目標,抓住安排課堂練習的最佳時機,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2.培養創新意識,注重應用能力
高中物理課堂習題,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高中物理課堂練習的設計,要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中心,引導學生思考,教授學生解題的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意識。
二、高中物理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
1.針對概念、定律、公式設計課堂練習
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如果教師單靠書面講解,學生很難理解這些概念定律和公式。學生學習這些概念、定律和公式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靈活運用他們進行解題。因此,教師在講授物理概念或公式時,應讓學生做一些相應的練習題,以加深對概念或公式本質的理解。
如:一些學生總是搞不清楚萬有引力、重力和向心力之間的關系,對這三者的概念也很模糊。筆者在講解相關知識時,先說明三者的概念,解釋三者的關系。牛頓在開普勒定律和自由落體定律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研究發現,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的引力,稱為萬有引力。重力是一種由于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和萬有引力的綜合作用形成的。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體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而產生的;萬有引力是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要向心力和重力的合力。向心力本質上是一個不存在的力,只是在分析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在沿曲線運動的中心的一個力的分量。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物體所受到的萬有引力有兩個效果:第一是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要的向心力;第二是產生物體的重力。針對萬有引力、重力和向心力這幾個概念,筆者設計以下練習題:
例1:質量M=1000kg的汽車通過圓形拱橋時的速率恒定,拱橋的半徑R=10m。求汽車在最高點對拱形橋的壓力為零時汽車的速率。
解析:當汽車運動到最高點時,若對橋的壓力為零,則橋對車的支持力也為零,此時車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g=m■,所以可得v=■=10m/s。
2.針對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設計課堂練習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識點不是孤立的,他們之間存在著橫向或者縱向、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在高中物理課堂練習的設計中,設計的例題要有一定的延伸性。設計延伸性、拓展性的練習題,就是在一道題目的基礎上進行的變化,加強物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物理知識網絡,從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如:筆者在《磁場》這一章的復習教學中,先對磁場知識進行以下概述:磁場是存在于磁體、電流和運動電荷周圍空間的一種特殊形態的物質,磁極或電流在自己的周圍空間產生磁場,而磁場的基本性質就是對放入其中的磁極或電流有力的作用。磁現象的電本質是運動的電荷(電流)產生磁場,磁場對運動電荷(電流)有磁場力的作用,所有的磁現象都可以歸結為運動電荷(電流)通過磁場而發生相互作用。然后:筆者給出以下有關磁場的知識網絡,如圖1。
圖1
在向學生展示完磁場知識網之后,筆者再設計以下課堂練習題:
例2:如圖2所示,豎直平面內的光滑絕緣軌道ABC,AB為傾斜直軌道,BC為圓形軌道,圓形軌道處在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質量相同的甲、乙兩個小球,甲不帶電,乙帶正電,現將三個小球在軌道AB上分別從軌道AB上從不同高處由靜止釋放,都恰好通過圓形軌道的最高點,則以下不正確的是( )
A.經過最高點時,三個小球的速度
相等
B.經過最高點時,甲球的速度最小
C.甲球的釋放位置比乙球的低 圖2
D.運動過程中三個小球的機械能均保持不變
解析:甲小球不帶電,所以恰好通過最高點的速度是重力恰好充當向心力時即mg=mv2/r,乙小球帶正電,所以恰好通過最高點的速度是重力加上洛倫茲力恰好充當向心力時即mg+qvb=mv2/r,兩式比較,乙球速度大,B正確;釋放點到環形最高點機械能守恒,所以到環形最高點的速度大者下落高度就大,所以乙球下落位置偏高,C正確;因為機械能守恒所以三個小球的機械能均保持不變,D正確。
3.結合生活實際、社會熱點,設計課堂練習
從生活與生產中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知識與方法關注生活生產現象與問題,是物理新課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課程重視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重視與技術,社會的聯系是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的特點。物理題中規律性的東西很多,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進行總結時,不僅要總結出規律而且要總結出變化,這樣才算真正理解,才能靈活應用,才能舉一反三。習題的設置應盡量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及新興的科學技術中選取素材。學生要通過聯系實際,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加深理解。獨立思考又是理解和運用的關鍵。這樣設計練習題既體現了學習物理知識的現實意義,又讓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將所學到的知識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例3:電飯煲是一種只需要通電就可以自動煮飯并自動保溫,而又不會把飯燒焦的家用電器。普通電飯煲主要由發熱盤、限溫器、保溫開關、杠桿開關、限流電阻、指示燈、插座等組成。它的電路圖如圖3所示:S1是限溫開關,當溫度達到居里點時會自動斷開;S2是自動溫度控制開關,當溫度低于70℃時,自動閉合,當溫度高于80℃時又會自動斷開;請根據電路分析電飯煲煮飯和保溫的全過程。
圖3
解析:電飯煲加熱時,它的加熱盤在額定電壓下正常工作。電飯煲保溫時,由于串聯電阻的作用使得電源電壓分配給串聯電阻和加熱盤,減小了加熱盤電壓,即加熱盤電壓小于額定電壓工作時產生的熱量變小,起到了保溫作用。
三、結束語
高中物理課堂練習題的設計,體現了物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藝術,它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物理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設計具有目的性、層次性和靈活性的課堂練習題,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得的物理知識,優化學生知識結構,促使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勞忠娣;新課程習題教學觀及有效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14期
[2]朱斌宏;中學物理習題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瓶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