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語言的交際性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中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英語口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不容 忽視,提高英語口語水平是教學任務的重點之一。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方法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WTO及奧運會在中國的成功舉辦,我國需要越來越多的具有口、筆語能力的各方面人才。這樣,體現英語交際的口語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我國中學英語口語訓練水平和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遠遠適應不了新時代的要求。這是由于現行中學應試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諸方面客觀條件的限制,如各類考試成了中學教學的指揮棒,而考試成績被作為檢驗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特別是中考,由于沒有進行英語口語測試,教師在教學中側重于學生對語言本身的掌握。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教師不重視口語教學,在常規的教學中更注重讀寫能力,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所以,學生聽說能力大大落后于讀寫能力。因此,中學生中普遍存在“啞巴英語”現象,學了多年外語卻還是“聾子”和“啞巴”。要改變中學英語的口語教學現狀,重視和加強口語訓練已成為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
當然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躍而就,需要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我認為培養學生口語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排除心理障礙,激發聽說興趣
有些學生對英語感到困難,不敢開口,這主要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中學生自尊心強,害怕說錯,害怕丟臉而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英語。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在教學中首先應當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告訴他們在口語交際中出錯是很正常和自然的現象,誰都免不了要出錯。口語學習之初最重要的不是說得好不好,而是敢不敢說的問題。只要堅持多說,錯誤會逐漸被克服的。教學過程中,堅持以鼓勵為主的原則,盡量忽略學生的錯誤,消除學生怕犯錯誤而不敢開口的心理焦慮,使學生不斷地感受獲得成功的愉快的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和愿望,鼓舞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同時還要在課堂中營造一種愉悅、活潑的氣氛。因為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學英語會越學越有趣,越學越有勁。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創設輕松情景,促進語言溝通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言語交際活動,離開特定的情境,口語交際難以實施。因此,語言環境是學好語言的最重要條件,這對于我們缺少說英語環境的中國學生來說,練好口語有一定的難度,我們的英語教學主要在課堂上進行。一位外國教學專家曾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對于中學生來說,在課堂中與同伴進行語言操練時,一般采用自愿結合和教師調配原則。老師可根據學生的性格、英語基礎以及性別來分組操練。例如,利用互補原理將外向和內向型結合。外向型學生好表現,可以帶動性格內向的學生。在機械操練的基礎上進行交際性操練,教師應設計提供給學生的談話主題要與學生的生活、思想密切相關,題材要廣泛,而且是他們感興趣且樂于交談的題目。情景要圍繞日常生活,如生日、晚會、做客、打電話、問路、看病、購物、求醫、旅游等,教師還要提供一些相關的詞組和句型,能夠幫助學生擺脫無從開口或無話可說的尷尬,從而使學生置于情景中,迅速進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交際訓練。巧妙地創設教學情景,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進行口語交際,使他們能夠以活躍的思維和語言進行口語表達。由于所談內容都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景和話題,學生樂于參與,其語言交際能力便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自然起到很好的練習效果。
三、多種形式操練,提高口語能力
在英語教學里通過語言操練使學生掌握語言形式,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首要前提。根據課本中提供的練習材料的種類和難易程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不同層次和形式的活動來進行口語訓練。例如,對于課本的基本對話,可以進行常規的練習。即先讓學生熟讀對話,然后互相問答,再讓學生運用對話中的重要詞組和詞匯來造句。在學習完課文的內容后,讓學生發揮聯想,借助于課文中所提供的習語,脫離課本,盡量運用自己的語言和逼真的表情、動作將課文內容演示出來,使學生自然進入角色的扮演階段,學生興趣盎然。為了拓寬學生思路,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可讓學生結合實際自創情景,自由發揮,通過自由會話訓練,學生在臺前表演就不再膽怯,說話能力越來越強,英語表達也越來越連貫、自然。而且富有情趣的口語交際利于學生表達交流,利于學生互動交往。還能培養其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主動探索與研究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團隊精神。只要堅持不懈地加強訓練,就一定能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口語運用和表達能力,提高口語水平。
總之,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并非一日之功,一定要立足課堂并敢于大膽創新。我們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盡量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他們多開口、多實踐。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提倡學生用英語思維。并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擴大輸入量,為口語輸出提供儲備,從而使英語口語表達水平達到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伍棠隸《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水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