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引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語),與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堯語),是語文老師的重要職責之一。課堂上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帶領學生品味、咀嚼詞語,感悟語言的豐富內涵,讓詞語成為學生言語表現的鮮活元素,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詞語的品讀感悟中厚實起來。
一、語境涵詠,讓情趣生輝
在詞語教學中,我們經常見到教師脫離語境,就詞解詞的場景。這種單純為解詞而解詞的做法,只能將詞語教得“冷冰冰”。而把詞語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語境中反復涵詠,可以更準確地把握詞語的意義,進而感受詞語的濃濃趣味。
【教學片斷:《我盼春天的薺菜》】
師:在這篇課文中,出現了一些我們不常聽到,或者曾經聽過但沒有見過,或者見過但從沒吃過的東西。
(屏幕出示詞語)
馬齒莧 灰灰菜 野蔥 薺菜
嫩薔薇枝 才開放的映山紅
青豌豆 青棗 青玉米棒子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語。(隨機正音)大家是否發現,這些東西都是——
生:植物。
師:是呀,它們都是作者小時候吃過的植物。當張潔饑餓的時候,她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們——(生齊讀)
師:當她饑餓的時候,她能吃到的也只能是這些植物——(生開火車讀)
師:這些植物,對飽嘗饑餓的張潔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張潔對它們充滿了深深的情感。讓我們一起再讀讀這些植物的名字——(生齊讀這組詞語)
以上教學片斷,詞語通過整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在“餓”的大語境下,通過三次小語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反復涵詠,整組詞語就以它們獨特的意象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中。
二、咬文嚼字,讓體驗豐富
咬文嚼字,就是對課文中重要詞語、句子進行咀嚼、品味和感悟,在讀熟讀透的基礎上,深入到語境中去,感受語言的韻味,把握語脈,積累言語經驗。
【教學片段:《早》】
師:“韻致” 這個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們也來學賈島推敲推敲。
出示:韻,古代是指聲音的和諧,后來,指由和諧產生的各種內在美。致,在古代是指到達目的地,后來引申為極致,就是到達極點。
師:那精美到了極點就是——
生:精致。
師:優雅到了極點就是——
生:雅致。
師:韻致呢?
生:蠟梅的內在美,美到了極點。
師:有人說,畫的韻致就是畫外有音,音樂的韻致是樂外有畫。那你們覺得文中臘梅的韻致又是什么?請同學們先輕聲讀讀這個自然段想想,再和前后桌討論討論。
生:蠟梅的韻致,在于它旺盛的生命力,蠟梅不怕寒冷,凌寒獨自開。
生:還表現在它冰清玉潔,香氣襲人。
生:我覺得最獨特的韻致是蠟梅花具有“早”的精神。
師:是啊,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師:那么在你看來,還有哪些花也是充滿韻致的?
生: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是充滿韻致的。
生:秋菊能傲霜,也是充滿韻致的。
師:這韻致不僅表現在外在的顏色美、形態美更表現在內在的品格美。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上述片段通過師生靈動的對話,詞語豐富的內涵生動地投射在學生的心湖上。在這里,學生讀到的不僅僅是一個詞,還有心靈的感應、體驗的豐富,在這樣的教學情境里,詞語的亮度被充分點燃了。
三、參與活動,讓外延拓寬
詞語教學不能狹隘地停留在就字解詞上,而要將它的外延拓寬。因此,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通過語言文字深入理解文本,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引導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理解文本意義。
【教學片斷:“究竟”一詞的教學】
師:(屏幕出示:究竟)齊讀
師:請大家找出課文中帶“究竟”的句子。
(生讀找出的句子)
師:“究竟”在這兒可以換成什么意思?
生:就是“想問個明白”。
師:(板書:問個結果)生活中,你們有沒有想問個明白的事情?
生:這個山洞里到底住著誰?我想探個究竟。
師:(課件出示:每年春天,究竟有多少人來上海旅游,我也說不清)這句話中“究竟”的意思和剛才有所不同,這里表示疑問。誰能用這個意思造個句子?
生:宇宙中究竟有多少顆星星,誰也說不清。
師:增加點難度,誰能用上兩個“究竟”說一句話?
生:我很想知道,恐龍“究竟”是怎么消失的。
生:恐龍究竟是怎么消失的,長大后我一定要探個究竟。
師:到目前為止,他說得最好。前一個“究竟”,表示到底,后一個“究竟”表示疑問。課后試著用上兩個意思的“究竟”寫話。
上述案例,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都緊扣“究竟”一詞展開,這一觸類旁通的詞語教學設計,體現了意義的聯結和情感的延續,使詞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接軌,引領學生激活已有的表象,同時使“究竟”一詞的外延得到很好的拓寬。
四、適度講解,讓含義確切
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和閱讀經歷的限制,有時難于理解詞語確切的含義,這時老師直截了當、開門見山的講解往往可以將傳統的教學方法演繹得十分精彩。
我在執教《火燒云》“云霞”這個詞時是這樣引導的:
日出或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天空的云層上,天空中的云就變得絢麗多彩,我們稱為“霞”。通常情況下的“霞”是紅彤彤的,就叫它“紅霞”;有時卻是五彩繽紛的,就叫它“彩霞”;早晨的云霞稱為“朝霞”;傍晚的云霞稱為“晚霞”。我按不同要求給“霞”分類,把“霞——紅(彩)霞——朝(晚)霞”的概念用一分鐘講解完成,既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云霞”概念,又層層透析了詞語間的微小差別,為學習“火燒云”夯實了基礎。
詞語教學是課堂教學藝術中的一個小小的窗口,只有這個“窗口”厚實了,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更扎實、豐滿。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讓詞語變成學生最豐富、最有趣味、最喜歡的活動,將語文的魅力生動地展示出來。我們要努力地通過詞語教學為孩子們展現一個廣袤豐美的語文世界,一個神奇絢爛的語文天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