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意識是指在人們的認識活動中,經常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并由此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促使人們積極思維、認真探索、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思維的這種心理品質,心理學上稱為“問題意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數學的靈魂。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才會有主動探究學習的愿望;有了問題,才會有創新。因此,將問題貫穿數學過程,讓問題成為知識的紐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是我們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是現代追求的理想。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空間情境,讓學生想問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教師得在觀念上要有數學問題意識,感受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才能去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并把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作為自己的自覺行動。
教師的作用不僅定位于“傳道、授業、解惑”上,而且要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如改變傳統的課堂結尾模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你們聽懂了嗎?還有不懂的地方嗎?”當學生說聽懂了,沒問題了,下課鈴也響了,教師也“滿意”的走了。這樣的結尾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了一部分內容下來,學生不可能個個都懂、不可能個個都沒問題了。因此,教學流程的預設,在課尾時應留幾分鐘時間給學生自己思考,發現并提出問題。當然,教師也應重視給每個教學環節留下適當的空白,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空間,讓他們互相提問,爭當小老師考考對方。教師還應告訴學生:不懷疑不能見真理。在教學中經常教育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不能簡單地接受和信奉,而應持審視和質疑的態度。
二、創設沖突情境,讓學生要問
創設認知沖突情境,就是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一定的環境條件,使學生面臨某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概念上的沖突,造成認知的不協調,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皮杰爾主義者認為:認知沖突在認知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便于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其好奇心,由此產生矛盾、疑惑、驚訝,從而促進他們提出問題。
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創設問題情境,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他們進行了思維訓練,對問題的理解也就自然會水到渠成了。
三、創設安全情境,讓學生敢問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要使一個人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首先必須使他達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敝挥邢藢W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而教師提供的心理安全環境是學生獨立思考和提出問題的前提條件。問題不是憑空而來的,想讓學生提問題,就必須讓學生發現有問題可問,努力營造安全平等的教育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質疑靈感。開放、自由、和諧的教育氛圍是學生問題意識產生的“適宜氣候與土壤”。
由于學生存在著個性差異,在提問時,有些往往不能提到點子上。教師應以鼓勵為主,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對提錯問題的學生,也絕不能批評,而應鼓勵、啟發其用另一種方式思考;對于學生提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無關或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時,也應對其做出鼓勵并講明原因。如在教學“元、角、分”一課時,有學生提出“老師,硬幣為什么是圓的,而不是方的?”這問題本身與所學內容無關,但教師馬上就表揚了他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并鼓勵其他同學要像他一樣發現并提出問題。這樣也就消除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四、創設激勵情境,讓學生會問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興趣能使人對問題專心致志,能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它也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動力之一。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的心理特征,一個人只有當他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才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去探索、思考。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有趣的問題設置,給學生創設懸念,當學生躍躍欲試時,教師再啟發學生質疑問難,掌握新知。如在講解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前,教師先讓學生出數考老師,無論學生出多大的數,老師都能一口說出此數能被幾整除,就這樣,學生的興趣高漲,一個比一個說的數大,老師都一一說對,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只要你們用心學,你們這節課就能掌握這個本領,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好奇心學習新知識。
五、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善問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緊密聯系生活的數學問題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教師只有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學生,才能提出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觀察、解釋和探究。
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可以先問學生:“你們今年幾歲了?過了幾年生日了?……小紅今年8歲了,可他只過了2個生日,這是為什么?”有關生日問題在人們生活中是比較現實而且感興趣的,學生聽了定會興趣盎然,議論紛紛,課堂氣氛也就活躍了。對于類似的生活中的問題,學生肯定迫切地想解決,這樣就會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適宜的土壤中運用適當的方法去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有一定價值的問題就會不斷涌現。讓問題意識支撐起數學活動美麗的蒼穹,它促使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所謂“沒有問題才是大問題”,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才是優質教育。最后,讓我以培根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文:“如果你以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束?!?/p>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